标题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
范文 | 李洁平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讨厌学习说明性的文章,教学说明文时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一般来说,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相比,确实比较平淡,学生不容易感兴趣。但是,入选教材的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其中不少写得生动活泼,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读起来也会觉得趣味十足。 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每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会比较好。对于说明文,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巧妙导入,使学生以一种愉快、积极的心情投入学习。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等有趣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取自学、互学模式 对说明文的教学,教师可以以几篇课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按以下几步去自学、互学:1.弄清说明对象。2.弄清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3.弄清说明方法。4.弄清说明顺序。5.分析说明语言的风格特征和准确性。当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放手“发动群众”,让他们去自学、互学。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明确学习说明文的目的 在学习说明文之前,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重要作用。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而说明是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所以,说明文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是文学作品无法替代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好说明文,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他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从而轻松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很多时候,教师讲的知识学生记不住,但如果是学生自己的发现,他一定会记得很牢,而且还会对发现知识的过程乐此不疲。采用这样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方法,效果会非常好。当然,教师也不能为了不讲而不讲,于关键处对学生的点拨、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五、发挥科学真知的吸引力 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蕴涵的科学真知对人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当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的时候,他们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真知的魅力,积极诱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借助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科学真知,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 编 晓 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