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先学后教”模式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戴薇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给广大教研人员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走高效优学道路的摸索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收获也有疑问。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进行新学习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探索,有了一些收获。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在划定学习范围时,教师应当设计导学材料,让学生在特定的素材中自己概括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向。鉴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帮助学生整理问题、归纳问题。 如在六年级“比的认识”的学习中,我以三杯橙汁和两杯水混合成饮料来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设计了三个环节的自学提示:(1)用数学的眼光描述饮料中橙汁与水的关系。学生发现可以用多少关系来描述,如“橙汁比水多一杯” “水比橙汁少一杯”,也可以用倍数关系来描述,比如“水是橙汁的2/3”和“橙汁是水的2/3”。(2)自学教材中的比,你可以用怎样的比来描述橙汁与水的关系?(3)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数学中两种常见的关系,并在比较中对比有了定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比表示两个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球类比赛的比可以是2比0,而数学中学的比为什么后项不能为0”等。如果学生不去考虑所学的比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与其他知识有什么关系,就不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而一旦课堂教学的重心落在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上,效果不言而喻。 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学生的交流能力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与学习材料的交流,能从材料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二是与同学的交流,一起理一理自己的收获,争一争相异的观点,探索一下疑难问题,小结一下收获。三是与教师的交流,交流所得与困惑,提出思路与见解。 如教学二年级的“角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材料现场做出一个角,并在小组内交流。我在小组间巡视并适当参与学生活动,其中有一个小组的交流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个小组中一个成员将橡皮泥压成片状,用直尺从同一个点向两个方向切开,做成一个“角”。小组中其他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不是一个角,理由是橡皮泥太厚了,边上不是两条线,而是两条有一定宽度的“粗线”,并且中间不是空的。而操作者认为这个角没有问题,跟其他同学所做的角没有不同。我随即想到一个问题:数学中的角是平面上的角,是为了学习的方便抽象出来的概念,与生活中的角有区别,显然即便有了前面大量感性材料的铺垫,还是有学生将生活中角的相关因素掺入到数学中。我果断将这个小组中的争论摆到全班同学面前,让两种意见各自寻求自己的支持者,然后再花时间与大家一起辨析实物中的角与去除橡皮泥后留下的两条边抽象出来的角。通过对比,大部分同学深刻认识了数学中角的概念。 三、培养学生的调整能力 “先学后教”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一个相对统一的基础进入课堂学习中,而在百花齐放的课堂学习中,需要好好培养学生的调整能力。 学生的调整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学习习惯的调整上。课前的学习过程绝不是走过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做好这个调整,我在导学材料上设计了学习自评,用奖星的方式来考查学生有没有达到先学的要求,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是课堂学习中的调整。学生要有自主判断的能力和调整的能力,并跟上全班学习的步伐,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做出标记,等到总结时再来回顾,实在难以领会的可以及时提出来,当堂释疑,力求学有所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