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参芪苓术汤治疗艾滋病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脾虚湿滞型的疗效观察 |
范文 | 王玉珏 车德亚 李刘英 黄怡
【摘 ?要】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其中腹泻作为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占到窗口期患者的37%,患者腹泻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生活上的痛苦,还可导致患者严重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目前西医治疗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虽然治疗药物及途径多样,各有优势,但这些疗法常因费用昂贵,副作用多,且临床症状改善不尽如人意,进而影响了长期推广使用。故2016年4月28日卫计委发布的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提出应大力開发中医中药防治本病。不同于西药单一方向的治疗作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方面效果显著。本课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科名中医车德亚临床经验,运用 【关键词】参芪苓术汤;脾虚湿滞型;腹泻;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6.0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24-02 1.资料与方法: ①筛选合格艾滋病相关性腹泻(脾虚湿滞型)患者进行随机方案分配。②采用SPSS17.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根据随机数字表填写随机分配卡,随机分配卡包括序号、组别(试验组、对照组)、随机数字。将随机分配卡装入不透光的密封信封内,并在信封上编号。③将严格筛选后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病例时,按就诊顺序打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按卡上的分配方案入组治疗。 2.试验方法 2.1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对照等方法进行该试验设计。 2.2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太子参30g、黄芪30g、白术(炒)15g、茯苓15g、淮山15g、川芎15g、白芍15g、黄芩15g、诃子15g、乌梅15g 陈皮15g 干姜5g 麦芽(炒)20g 稻芽(炒)20g 神曲15g等组成。煎服方法:按传统中药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餐前l小时服用;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S10960040)口服,一日2次,一次0.75g(2粒)与蒙脱石散(易明.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01)冲服,一日3次,一次3 g。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 3.观察指标 3.2疗效性指标 疗效性指标观察大便常规、涂片及菌群分析(治疗前第1天及治疗后第3、7天)。中医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统计症候积分。 3.3疗效标准显效: 有效:治疗1周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 无效:治疗1周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加重:治疗1周后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4.统计分析 使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体征积分分段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体征积分分段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A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较B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艾滋病病程中常累及胃肠道,出现腹泻表现,反复迀延。因其病因众多,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故我们将其统称为艾滋病相关性腹泻[1]。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吸收功能障碍、肠道细菌过量生长等因素有关[2]。艾滋病归属于中医学“虚劳”“疫病”“伏气温病”“阴阳易”等范畴[3]。艾滋病“疫毒”首先损伤脾脏,造成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吸收、输布失常,气血化生无源,导致气血、阴阳、五脏俱损。又因脾运化不健,则湿邪内生[4]。本方是在参苓白术散基础上结合我科自贡市名中医车德亚主任医师临床经验调整,方中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淮山药、陈皮助君药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干姜温中散寒,诃子、乌梅、白芍涩肠止泻,黄芩清利湿热,川芎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麦芽、谷芽、神曲健脾开胃,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和用,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清湿热,健脾胃,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疗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在治疗期间,中药组患者治愈率远高于西药组,在治疗1周时,中药组有效率达86.6%,西药组有效率为66.6%。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在治疗期间内临床症状减轻。因此可得出如下结论:参芪苓术汤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配合HARRT疗法,减毒增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疗效持久,药价适中,适合我国国情,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一伟,蔡卫平,岑玉文,陈万山等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6. [2] 实用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4月第一版 [3] 倪量(等)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4] 苗慧(等)中医辨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研究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6):466-468 [5] 宋娟(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临床经验总结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3):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