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
范文 | 李风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当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已成为高效课堂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故每一学科、每一课堂中都能见到。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存在以下问题:课堂太闹,过于形式化,“课堂轰轰烈烈,课后风平浪静”;时机不恰当,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间不充足,教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联系教学实际,认为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合理的分组是关键。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将班里学生根据合作学习需要适当地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分组时学生人数要适时确定。在数学常规教学中,一般人数确定在3~6人以内,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例如,在讲授小学五年级《可能性与游戏公平》这一课时,掷硬币这一活动就适合两人一组,一人投掷一人记录。在讲授《设计运动场》《合理存款》这两课时,5人或6人一组就比较合适。小学低年级更适合两人小组或4人小组,高年级则可以尝试5人或6人小组。所以,分组时小组的人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灵活、适时确定小组人数。 二是分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特點。分组时,不能只采取就近原则,应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要调控,考虑学生多方面条件,如学生的兴趣、性别、学习基础等。在分组时,教师要调控好组内的学生差异,尽量使每一个组都能达到整体实力的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起到互相帮扶的作用,组与组之间也能展开竞争。 二、把握时机,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契机,因为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的探索和讨论价值,有一定的开放性。 另外,教师要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当学生个人思考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解题方法具有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同伴之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 编 帕 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