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性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 |
范文 | 陈佳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地方性院校培养人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地方性院校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探索地方性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性院校 师生关系 问题 对策 1. 引言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校培养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性院校在满足地方高等教育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办学时间短和办学资源相对短缺,这类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面临较多的困难。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演变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学校无形的教育资源,对地方性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育人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2. 地方性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受到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地方性院校的师生关系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1)社会上不和谐因素影响阻碍了师生的交往。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师生的价值观都一定程度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师生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教育的市场化、商品化使得师生之间关系少了一些温情和责任;部分学生将师生交往看成一种知识交换, 缺乏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爱戴。 (2)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客观上造成师生交往困难。随着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教师面向教学的学生通常达百人乃至数百人,学生往往只能见到教师,而教师只认识少数的学生;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也是多达数百人,师生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知识和情感交流。 (3)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足,校园缺乏师生交往的良好氛围。地方性院校在办学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多,加之部分老师对“教书育人”的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对学生人生成长规划的引导不足,对学生个体学习的具体过程关注不够,师生疏远。 (4)课程设置不利于师生之间长期的接触和交往。大学的课程有专业性强、开课时间短和数量多等特点,导致教师更替迅速,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客观上减少了师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师生间难有较深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5)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考核评价等注重专业学术水平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上, 其次才是教学。迫于科研的压力和工作的繁重,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不愿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与学生交往;加之住在校外和家庭事务等原因,大多数教师都是踩着铃声进课堂, 随着铃声出课堂,很少出现在教学场所以外学生的活动场所, 师生交流甚少。 (6)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互动不利于师生交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满堂灌”的做法,缺乏与学生交流的意识,虽然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视学习为负担,容易对教师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7)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不像中小学生那样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加上网络时代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使得学生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网络上,缺乏与教师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抵制严肃的考纪考风等也一定程度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此外,新建的地方性院校办学资源相对短缺,办学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校园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等因素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往。 3. 地方性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是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2]。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地方性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学校要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学校要提高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增强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动性;加强对学生人生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落实到工作中,用善良和慈爱温暖学生,让学生在地方性院校中有归属感。 (2)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师生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3]。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师生交往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基本原则,相互尊重、理解和关心;教师既要为人师表,也在要更新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长辈观念,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尽量主动热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4],学生要在尊师重道的基础上,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但教师也要把握分寸,不能漠视和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 (3)充分利用网络为师生互动创造交流沟通的渠道[5],实现师生交流无阻化。鼓励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并借助网络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等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在师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师生通过QQ、微信、微博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交流;教师开发的课程网站中要重视师生互动模块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让课程网站既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又能起到师生课外交流的纽带作用;建议学校建设的信息大平台系统中专门开辟师生交互的平台。 (4)探索“辅导员+导师”相结合的本科生管理模式,增强师生课外交往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个别沟通或团队交流的方式更利于师生交流[6]。可尝试在现有辅导员以年级为单位管理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一名专任教师作为每三到五个学生的导师。辅导员负责学生身心辅导,而导师侧重在学业指导。导师和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和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沟通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实践创新活动。与导师进行长期的联系,使学生不但可以收获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合作交流中与导师加深了解, 增进感情。当然,这也需要学校完善导师制选聘、管理和考评等制度,让导师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得到学校的认可。 (5)教师要注重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不断吸取新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让教学内容变得有新意;能根据课程特点和自身教学个性风格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多样化并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活动,增加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创造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并激励学生主动跟教师交流。 (6)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师生交往的主动性[1]。教师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师魂崇高、师德高尚、师能过硬的学生满意的好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夯实基础[3]。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交往沟通技巧,减少沟通过程中的困惑和尴尬[6]。 (7)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重要保证[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需要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师生交往中做出积极响应,成为有责任感、有教养、有爱心、有同情心的新世纪大学生。 4. 结语 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学校应该重视和谐师生的构建,举全校之力为师生的交往和沟通创造有利环境,从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充分发挥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引导作用,不断改善师生关系,以逐步实现地方性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剑,赵立华.高校不和谐师生关系因素分析和对策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104-106. [2]曹砚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2.3:99-100. [3]许进.论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90-191. [4]潘杏平,季祝平,张玲,潘晓璐.浅析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1.5:122-123. [5]郑华萍.现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前沿,2011(4):188-191. [6]谭海燕.高校师生的交流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2008.9:127-1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