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石油化工单元实训课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
范文 | 兰平 【摘 要】从学生的真实表现出发分析了石油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课中学生工程意识的现状,从课安全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方面提出了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化工 单元操作 工程意识 中职 石油化工行业目前在北部湾蓬勃发展,在我区的工业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我区石油化工专业学生人数激增,各个学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方面只注重理论教育或者技能教育,忽视了工程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毕业上岗以后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的状况。这必然要求石油化工教育除了做好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外,还要在日常的课程中渗透工程意识的培养。石油化工单元实训课是石油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在课程中加入工程意识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工程意识的熏陶,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石油化工技术型人才。 1 工程意识的解析 王贵成提出,“工程意识可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工程技术本身的最基本要求,二是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演变而相继出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不可或缺的意识。”从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出发,根据如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我认为中职学生应具备的工程意识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安全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和创新意识。 2 实训课中学生工程意识的现状分析 2.1 麻痹大意,忽视安全 虽然教学地点是在学校的实训场地,学生所操作的设备也大都是模拟的实训设备,安全系数较高,但由于中职学生年纪都较小,从来没有接触过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操作当中总会粗心大意,一举一动中留下安全隐患,致使发生安全事故。从最简单的进入实训场地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服,到操作中贪快冒进,随意加大设备的功率和流量,这都是一些不得不让人注意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教师在实训课上,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方面的培养,在学习中,也在今后的工作中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 2.2 各自为战,缺乏配合 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性格独立,缺乏必要的团队意识,在实训课的操作当中不懂得配合,相互照应,往往都是各做各的,人与人之间也缺乏应有的交流,造成实训效果达不到要求。如精馏实训操作,负责现场的同学在预热器超温时不懂得与主控沟通,造成预热器暴沸冲塔的操作事故。因此,团队意识对于一名要进入石化企业的准技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2.3 忽视成本,盲目操作 我们的实训操作是工厂的实际运行的模拟化,学生在操作中必须要按照工厂的基本要求去做,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经常会看到学生肆无忌惮地浪费实训用的原料,浪费水和电,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提问,如“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产品的纯度加工到100%呢?”,“为什么我们要回收这些废水废料呢?”等等,这些表现都体现了学生们在实训中缺乏成本意识,缺乏为企业当家作主的观念,这也是我们教师在实训中常忽视了的地方,应该多关注。 2.4 不会思考,没有主见 我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发现,很多学生只会按照书上所列的操作规程去进行实训操作,从不思考其中的原因和规律,碰到了设备问题往往手足无措,不会去解决问题,对于设备的功能用途也知之甚少,更别提对设备和流程的改进提出有效合理的意见,这是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没有注重知识的拓展,中职学生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不懂得如何去思考,这会导致当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以后,只懂操作,不懂技术改革,会使学生的职业道路变窄。所以,教师在实训教学当中,还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 实训课培养工程意识的对策 3.1 建立“6S”管理体制,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一举一动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在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引入了“6S”的管理模式,把“6S”的要求细化为各项评分指标,每一次实训课,教师都会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到了期末,把这些评分平均起来,与期末考核一起,作为期末成绩的依据。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重视“6S”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宣传而已。为了配合“6S”的实施,我们同时也加强了实训环境的建设,让实训场地更充满工厂氛围。比如,实训室外张贴很多安全宣传挂图,实训室门口树立工厂着装对照图,实训室内加入了很多安全警示标语,等等。通过这些宣传,给每一位进入实训室的同学以警示,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学生的安全意识。 3.2 实训中每一位同学分工明确,强调团队合作 为了加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我们从四方面入手培养。进入实训室前,教师先要求上课的同学自由组合成若干个三人小组,三个人的岗位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又互不干涉,同时小组中对三个人的定位为组织者、发现者和执行者。组织者主要的任务是发号施令,协调好各个岗位的正常运行,发现者主要的任务是及时发现和提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执行者主要的任务是按照步骤执行操作。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效率,不至于什么都想干,但又什么都干不成。 实训课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组织者负责主控,发现者和执行者负责操作设备,当设备运行出现问题时,发现者及时反馈,在组织者的协调下,执行者对设备进行调整。三位同学各司其职,互相呼应,养成良好的配合习惯。 课后考核中,教师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不设个人分数,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最后,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为了强化这种小组配合,会定期组织各种操作技能竞赛让学生们参加,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获得荣誉之后更能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可贵。 3.3 从角色扮演入手,强化成本意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在实训课当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人,而是假设自己在运营一个工厂,自己是老板,带着这种角色去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同学思考,这样的操作是否节约成本,效率是否够高;在讨论工艺流程和设备设置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这样设置的经济原因在哪里,要学生明确工厂做的是“产品”而不是“艺术品”。在课后的小组考核中,我们可以加入对该次操作的经济成本考核,鼓励高效的操作,以达到强化成本意识的目的。同时,对操作中出现的浪费现象,“跑冒滴漏”现象,必须要重点提出并予以纠正,培养好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 3.4 做好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对设备的操作有一定的熟练度以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的讲解每一个设备的作用,各流程设置的原因以及各个指标的涵义,让学生对实训设备的运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设备故障,引导学生通过什么方式发现故障,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故障的方法,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由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更进一步的,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如何改进实训装置的流程和设备,以达到提高实训效率的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试运行,他们的创新改革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在石油化工单元实训课中,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要有的放矢,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行动上来,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讲解上。从安全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方面的培养入手,将工程意识的构建融入整个实训环境、实训教学和考核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罗建平,王维熙. 浅议化工原理教学中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09(9):220-222. [2]吕向玲. 浅析中职化工专业实训课安全问题[J].西部大开发,2012(3):117. [3]王贵成,崔迪. 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2(11):88-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