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阅读新教学模式实践 |
范文 | 尚建乐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也在逐渐转变,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义,另一方面要求老师必须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寻求转变,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机制。本文对新课程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究,从中找到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阅读 教学模式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的进一步阐扬,语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更为明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已愈来愈为同行重视。自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颁布以来,我们学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力求在发扬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上做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本文就学习语文新课标、如何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思考与教学策略。 一、思考 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首先要致力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教给学生以初级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给他们一种人文支撑。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着很好的条件,从近段时间来看,语文的这种育人功能被趋于死记硬背或强化练习可能要考到的内容,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目标所囿。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比,在此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关注学生探究意识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职语文新课标实施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认为,要致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通过体现教学民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的语文专题研究学习等有效方式的尝试,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书上写的和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转为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实践富有建构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倾向,改变他们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他们筛选、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发展他们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与多种文本阅读的能力,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接触作者的灵魂,从而诱发自身缤纷的内心感受,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现代网络环境给学生语文学习创造了许多便利的条件,现代社会生活向学生展示了许多鲁迅、钱钟书等前人笔下所从未涉及的诸多新生事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体现的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内容的丰富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的形式已不再局限于黑板——粉笔,拘泥于教师——学生——教材文本,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界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网络共享世界文化资源,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网络将给语文课堂开辟一条极为便利的捷径。我们的教师要以开放、自由的心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基于网络环境,创造现代语文教学的范式,将课堂、网络、生活、学校、家庭、社会一统,构筑一个立体的教育空间,利用必修、选修、自修多元的课程结构,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多种教学模式,真正实施“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策略 一是科学人文并举。由于社会信息的日益综合化,使得语文学科不能再故步自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以人文内涵的教材为基点,扩充了语文学科的外延,增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达到了紧贴生活、服务生活的目的。学习内容的扩展意味着学习方式也不能滞后。二是整合延展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目标的第一要求就是“积累与整合”,知识的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索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将会有效促进语文课堂从内容到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延展,从而实现教学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学理念。三是自主合作共存。在以往的教材中,学问性知识占着主导地位,它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取得学习的愉悦。现用人教社教材已将“综合性学习”作为与“写作”同等地位的块状内容放在了每个单元的最后。综合性知识的加强使得学生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完成学习任务,要求能“合作”。合作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者除知道相关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能感受到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模式 文学作品是中职语文教材文本的主要题材,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体现于创新发现,尝试创作,进行探究性的专题研究。能够组成有共同兴趣的文学社团。对本校的校本资源进行有步骤的开发和利用。 四、诗歌阅读教学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相对于小说、戏剧、散文来说具有较突出的独特性,相对于前三者的语言主要是为交流而服务的这一特点,诗歌的语言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凸现言语自身,具有强烈的陌生化效果,使读者从普通语言的麻木的感觉中苏醒,看到语义淡去之后,脱颖而出的鲜明的语言自身的形象。因此诗歌的阅读教学应重点突出对诗歌的独特的语言之美的体味。新课程标准对于诗歌阅读教学能指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将诗歌单元的阅读教学课型拟分三类:诗歌印象课——从语言结构的角度了解诗歌的“个性”;诗歌诵读课——从听觉的角度体味诗歌的语言形象;诗歌品味课——从意象与意境的角度去感受诗歌的语言形象的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1]姚永安,蒋军晶.新教材“新”在何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7年级(上册)透视[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11):24-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