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评教制度下的三方博弈研究
范文 +秦政+++黄海彬+++蒋力
【摘 要】学评教制度是高校常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校通过学评教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进行教师考核。学生利用学评教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学评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及学生的功利性,存在着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博弈行为,会导致产生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关键词】学评教 博弈 研究通过学评教来进行信息反馈,弥补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是很多高校常用的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学评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比如:
(1)个别学生认为如果对老师的评教不好会遭到老师的报复,影响成绩;
(2)个别学生借评教的机会对曾经批评过自己的老师进行报复;
(3)个别学生不认真对待评教过程,随意打分;
(4)个别教师认为学生不理解老师,没有资格评价;
(5)个别教师为了获得好的评教结果,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给学生低分;
(6)敢于批评学生的教师因此获得了很低的评价;
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博弈行为。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在政治、经济、生物、国际关系等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就是研究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利益最大化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看学校、老师与学生关系
高校教育博弈的三方主体是学校、老师与学生。高校里学校管理部门统领学校的教育事业。老师有两种选择:认真上课和不认真上课。学生也有两种选择,认真评教和不认真评教。学校管理部门的目标是获得真实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继而对教育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看来学校在教育管理中也有两个选择:有所作为和无作为,而在有所作为的前提下有可能有两种结果,学校教育事业公平合理和学校教育事业不公平合理。
假定:老师和学生到课堂授课上课,老师作为授课主体对社会的收益为Y,学生的收益为y。当教育事业合理公平时,老师的收益是R,学生的收益是r;当教育事业不合理公平时,老师的损失为m,学生的损失为n。学校在高校教育事业活动中主要是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我们假定学生认真评教的结果为公平,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公平,因此对应的高校教育事业公平合理时的收益为R+r,教育事业不公平合理时的损失为m+n。学校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教学视作有作为,教学投入的成本为-C。
在上述假设下,高校、老师、学生的三方博弈模型如下表所示。
学校
老师和学生 认真授课
上课q2 有作为q1 无作为1-q1
教育公平合理q11 教育不公平合理1-q11
Y+R Y-m Y
y+r y-n Y
-C+R+r -C-m-n -m-n
不认真授课
上课1-q2 0 0 0
0 0 0
-C -C 0
接下来可以对上述模型求解。
1)给定老师学生认真上课的概率为q2,学校有所作为和无作为的收益为V1和V2分别为:
V1=q2[q11(-C+R+r)+(1-q11)(-C-m-n)]+[q11(-C)+(1-q11)(-C)]
V2=q2(-m-n)+(1-q2)*0
如果V1=V2,也就是说学校有无作为的收益是一样的,则q2*=C/q11(R+r+m+n)
2)给定学校有作为的概率为q1,老师认真授课与不认真授课的收益是V3和V4:
V3=q1[q11(Y+R)+(1-q11)(Y-m)]+(1-q1)Y
V4=0
如果V3=V4,也就是说老师认真授课与不认真授课的收益是一样的,q1*=Y/m-q11(R+m)
3) 给定学校有作为的概率为q1,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收益为V5和V6:
V5= q1[q11(y+r)+(1-q11)(y-n)]+(1-q1)y
V6=0
如果V5=V6,也就是说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收益是一样的,q1**=y/n-q11(r+n)
综上三点,可以建立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混合策略纳什平衡:
[q2*=C/q11(R+r+m+n), q1*=Y/m-q11(R+m)]
[q2*=C/q11(R+r+m+n), q1**=y/n-q11(r+n)]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学校在教育事业中是否有所作为取决于学校的投入,投入越高,则收益越大。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行驶教育权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评教制度,慎重使用自己的评教权利,依次来改善和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让高校、教师、学生三方收益达到最大。
【摘 要】学评教制度是高校常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校通过学评教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进行教师考核。学生利用学评教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学评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及学生的功利性,存在着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博弈行为,会导致产生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关键词】学评教 博弈 研究通过学评教来进行信息反馈,弥补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是很多高校常用的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学评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比如:
(1)个别学生认为如果对老师的评教不好会遭到老师的报复,影响成绩;
(2)个别学生借评教的机会对曾经批评过自己的老师进行报复;
(3)个别学生不认真对待评教过程,随意打分;
(4)个别教师认为学生不理解老师,没有资格评价;
(5)个别教师为了获得好的评教结果,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给学生低分;
(6)敢于批评学生的教师因此获得了很低的评价;
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博弈行为。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在政治、经济、生物、国际关系等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就是研究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利益最大化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看学校、老师与学生关系
高校教育博弈的三方主体是学校、老师与学生。高校里学校管理部门统领学校的教育事业。老师有两种选择:认真上课和不认真上课。学生也有两种选择,认真评教和不认真评教。学校管理部门的目标是获得真实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继而对教育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看来学校在教育管理中也有两个选择:有所作为和无作为,而在有所作为的前提下有可能有两种结果,学校教育事业公平合理和学校教育事业不公平合理。
假定:老师和学生到课堂授课上课,老师作为授课主体对社会的收益为Y,学生的收益为y。当教育事业合理公平时,老师的收益是R,学生的收益是r;当教育事业不合理公平时,老师的损失为m,学生的损失为n。学校在高校教育事业活动中主要是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我们假定学生认真评教的结果为公平,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公平,因此对应的高校教育事业公平合理时的收益为R+r,教育事业不公平合理时的损失为m+n。学校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教学视作有作为,教学投入的成本为-C。
在上述假设下,高校、老师、学生的三方博弈模型如下表所示。
学校
老师和学生 认真授课
上课q2 有作为q1 无作为1-q1
教育公平合理q11 教育不公平合理1-q11
Y+R Y-m Y
y+r y-n Y
-C+R+r -C-m-n -m-n
不认真授课
上课1-q2 0 0 0
0 0 0
-C -C 0
接下来可以对上述模型求解。
1)给定老师学生认真上课的概率为q2,学校有所作为和无作为的收益为V1和V2分别为:
V1=q2[q11(-C+R+r)+(1-q11)(-C-m-n)]+[q11(-C)+(1-q11)(-C)]
V2=q2(-m-n)+(1-q2)*0
如果V1=V2,也就是说学校有无作为的收益是一样的,则q2*=C/q11(R+r+m+n)
2)给定学校有作为的概率为q1,老师认真授课与不认真授课的收益是V3和V4:
V3=q1[q11(Y+R)+(1-q11)(Y-m)]+(1-q1)Y
V4=0
如果V3=V4,也就是说老师认真授课与不认真授课的收益是一样的,q1*=Y/m-q11(R+m)
3) 给定学校有作为的概率为q1,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收益为V5和V6:
V5= q1[q11(y+r)+(1-q11)(y-n)]+(1-q1)y
V6=0
如果V5=V6,也就是说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收益是一样的,q1**=y/n-q11(r+n)
综上三点,可以建立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混合策略纳什平衡:
[q2*=C/q11(R+r+m+n), q1*=Y/m-q11(R+m)]
[q2*=C/q11(R+r+m+n), q1**=y/n-q11(r+n)]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学校在教育事业中是否有所作为取决于学校的投入,投入越高,则收益越大。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行驶教育权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评教制度,慎重使用自己的评教权利,依次来改善和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让高校、教师、学生三方收益达到最大。
【摘 要】学评教制度是高校常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校通过学评教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进行教师考核。学生利用学评教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学评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及学生的功利性,存在着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博弈行为,会导致产生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关键词】学评教 博弈 研究通过学评教来进行信息反馈,弥补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是很多高校常用的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学评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比如:
(1)个别学生认为如果对老师的评教不好会遭到老师的报复,影响成绩;
(2)个别学生借评教的机会对曾经批评过自己的老师进行报复;
(3)个别学生不认真对待评教过程,随意打分;
(4)个别教师认为学生不理解老师,没有资格评价;
(5)个别教师为了获得好的评教结果,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给学生低分;
(6)敢于批评学生的教师因此获得了很低的评价;
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博弈行为。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在政治、经济、生物、国际关系等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就是研究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利益最大化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看学校、老师与学生关系
高校教育博弈的三方主体是学校、老师与学生。高校里学校管理部门统领学校的教育事业。老师有两种选择:认真上课和不认真上课。学生也有两种选择,认真评教和不认真评教。学校管理部门的目标是获得真实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继而对教育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看来学校在教育管理中也有两个选择:有所作为和无作为,而在有所作为的前提下有可能有两种结果,学校教育事业公平合理和学校教育事业不公平合理。
假定:老师和学生到课堂授课上课,老师作为授课主体对社会的收益为Y,学生的收益为y。当教育事业合理公平时,老师的收益是R,学生的收益是r;当教育事业不合理公平时,老师的损失为m,学生的损失为n。学校在高校教育事业活动中主要是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我们假定学生认真评教的结果为公平,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公平,因此对应的高校教育事业公平合理时的收益为R+r,教育事业不公平合理时的损失为m+n。学校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教学视作有作为,教学投入的成本为-C。
在上述假设下,高校、老师、学生的三方博弈模型如下表所示。
学校
老师和学生 认真授课
上课q2 有作为q1 无作为1-q1
教育公平合理q11 教育不公平合理1-q11
Y+R Y-m Y
y+r y-n Y
-C+R+r -C-m-n -m-n
不认真授课
上课1-q2 0 0 0
0 0 0
-C -C 0
接下来可以对上述模型求解。
1)给定老师学生认真上课的概率为q2,学校有所作为和无作为的收益为V1和V2分别为:
V1=q2[q11(-C+R+r)+(1-q11)(-C-m-n)]+[q11(-C)+(1-q11)(-C)]
V2=q2(-m-n)+(1-q2)*0
如果V1=V2,也就是说学校有无作为的收益是一样的,则q2*=C/q11(R+r+m+n)
2)给定学校有作为的概率为q1,老师认真授课与不认真授课的收益是V3和V4:
V3=q1[q11(Y+R)+(1-q11)(Y-m)]+(1-q1)Y
V4=0
如果V3=V4,也就是说老师认真授课与不认真授课的收益是一样的,q1*=Y/m-q11(R+m)
3) 给定学校有作为的概率为q1,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收益为V5和V6:
V5= q1[q11(y+r)+(1-q11)(y-n)]+(1-q1)y
V6=0
如果V5=V6,也就是说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收益是一样的,q1**=y/n-q11(r+n)
综上三点,可以建立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混合策略纳什平衡:
[q2*=C/q11(R+r+m+n), q1*=Y/m-q11(R+m)]
[q2*=C/q11(R+r+m+n), q1**=y/n-q11(r+n)]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学校在教育事业中是否有所作为取决于学校的投入,投入越高,则收益越大。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行驶教育权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评教制度,慎重使用自己的评教权利,依次来改善和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让高校、教师、学生三方收益达到最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