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观察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官兵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
范文 | 宁宁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官兵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用周围性面瘫官兵56例,其中治疗组26例在常规内科治疗之上采用针刺加表情肌锻炼及面部推拿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内科基础治疗之上采用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显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官兵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高,病程短,并发症及后遺症少,可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康复疗法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031-01 周围性面瘫是基层官兵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近年戈壁沙漠地区外训部队尤其多见,俗称“口眼歪斜”,由面神经病变所致,近五年来我们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以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6例,并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该病官兵30例进行了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按《神经内科学》8版教材中的诊断依据确诊为周围性面瘫【1】,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所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1例;年龄17-34岁,平均年龄23.8岁;左侧面瘫37例,右侧面瘫19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根据病情轻重,乳突部及或偏头部明显疼痛的,或可见患侧面部肿胀,给予静滴地塞米松10mg/d,7-10天一疗程;疼痛较轻,患侧肿胀不明显给予口服强的松,30mg/d,顿服,常规减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12肌注,胞二磷胆碱0.5mg肌注;Hunt综合征可口服阿昔洛韦,0.2g,每日5次;同时口服迈之灵2片,每日2次。 1.2.2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以阳明经和少阳经为主。主穴:局部选取患侧下关、地仓、颊车等;配穴:双侧外关、曲池、太冲等,随证加减。病程在1周内为水肿急性期,针刺给予轻刺、浅刺。1星期后予针刺治疗,平补平泻手法,1次/天,每次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病程之间休息(3~5天)。整个治疗期间如达到痊愈标准即可随时停止【2】。 1.2.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表情肌锻炼及面部推拿按摩。针刺方法同对照组,治疗组待取针后配合表情肌康复训练: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全部麻痹肌肉做完为20分钟,通常一天两次。 推拿按摩操作过程: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头部方向。①自然放松手法,状如洗脸,至面部皮肤红润、微热即可;②以拇指指腹置于印堂穴处,自印堂穴向上直抹至神庭穴止。力度稍大,带动皮下组织;③从额正中方向分推前额,至两侧太阳穴,力稍大,须带动皮肤至局部有热感;口角歪斜:捏地仓;人中沟偏歪:点按水沟;睑裂不合:按揉攒竹、鱼腰、睛明、四白;额纹消失:按揉阳白。整个过程20分钟,每日一次。 同时,告诫患病官兵平时要保证睡眠充足,多饮水,保持良好心态,注意不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感冒;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3】。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主观感觉面部表情正常,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眼睑闭合,鼓腮正常,双测额纹、鼻唇沟对称。显效:主观无明显不适应感,面神经运动功能大部分恢复,面部只有在做表情动作时才有轻度不对称,鼻唇沟稍浅,笑时口角稍歪斜。好转:主观感觉好转,面神经运动功能部分恢复,眼睑能闭合,遗留口角歪斜,但较治疗前改善。无效:面神经运动功能无改善。 显愈率=(显效例数+痊愈例数)/合计例数 总有效率=(好转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合计例数 2 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显愈率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发生在面神经管内或茎乳突以外面神经病变,为非特异性炎症。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引起面瘫的病因复杂多样,但基层官兵主要由感受风寒、病毒感染、头侧或颅底外伤引起。 西医治疗以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为主要原则。炎症控制以糖皮质激素疗效最优;B族维生素类药物可营养神经,促进受累面神经恢复;口服迈之灵片可改善钠泵功能,减轻面神经水肿,解除面神经管压迫。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4】。故本病属本虚标实证,体虚正气不足,气血衰少为本,风、痰、瘀、火为发病之标。针灸可起到疏风通络、祛风散寒、调气和血等作用,从而治疗面神经炎。取穴的原则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辩证取穴。颜面部穴位以阳明经分布、面神经分布为依据,以通调局部气机,驱邪外出,达到鼓舞经络之气,疏风通络,养血和营,兼以扶助正气,使气血顺畅,营卫和调,脉络充盈,肌肉经筋得以濡养;“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效穴;风寒、风热及体虚等又可随症加用风池、外关、太冲、曲池及足三里穴。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已受到极大的重视。面部推拿按摩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患侧面部血供、减轻炎性水肿、防止肌肉萎缩,从而逐步恢复瘫痪神经的功能[5]。笔者指导面神经炎患者做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等表情肌训练发现,表情肌训练对面神经炎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提示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官兵周围性面瘫可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症,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主编.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9-391 [2]? 赵红达.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33例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56~57. [3]? 陈华勇. 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及评价[J].医学信息,2009,22(2):224~226 [4]? 黄红梅.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9):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