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合理定位文化基础课程实现计算机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
范文 窦谊霞
【摘 要】文章以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设置为例,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问题,并从中职角度出发,讨论如何通过协调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的关系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 专业设置 课程衔接 文化基础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和人才输送渠道的逐步畅通,中职毕业生通过对口考试、3+2等模式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不断增长,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加大。中高职衔接无疑已成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使得中职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断头教育,大大提高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然而,通过对我校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并不顺利,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跟不上考虑退学。这说明中、高职教育在课程衔接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合理进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使之适应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客观需要,将有力提高计算机专业中、高职的专业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突出的问题
1.高职与中职专业课程课程标准与内容重复
由于普高生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本科的缩减,专业课程的教学起点按普高生的要求,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引领和提升作用。其中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开设课程重复的有corelDRAW、Flash、Photoshop、网页制作、C语言,因此对口升学进入高职的学生由于学过,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既造成学生学习时间浪费,又造成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科目相同,教学内容重复,加上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都区别不大,中、高职根本体现不出是培养两个不同层次人才的教学目标。
2.高职与中职文化素质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许多中职学校为了突出“就业为向导”,过度“重技能、轻文化”,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人为地使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比重失衡。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使得文化课几乎成了陪衬。中职语文、数学和英语从每周四节减到每周两节,甚而每周一节。中职生原来的文化基础就偏低,加上如此认识上的偏颇,导致学生和老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把文化课放到了末位,导致了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当薄弱。
高职院校一般都开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课,中职生进入高职后适应不了这些课程的教学要求,上课听不懂,课后作业不会做,学习跟不上。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高职专业课程时问题一样严重,以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相关课程corelDRAW、Photoshop为例,中职的要求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会模仿别人的作品,高职的要求就是怎么使用这些软件做出有创意的好的作品来,这更高层次的要求则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需要文化底蕴,语文功底是必需的,编程类的课程和数学又有莫大的关系,对于中职生来说,软件应用的技能技巧,他们在中职就已经学过了,他们缺少的正是文化基础。中职生和普高生混班上课,文化课跟不上,在浪费时间重复学习的专业课上也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 实现中、高职更有效衔接的解决办法
如《决定》中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1.纠正思想,摆正文化基础课的合理位置
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并非是矛盾对立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重视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即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基础课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服务,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社会发展做好准备。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的问题,更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问题。应当按照教育部有关中职教学“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的要求,保证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课时和质量。要明确中职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这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以及高职衔接都有着“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2.以就业为向导进行文化基础课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在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组织中体现计算机专业特色,与职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发生必要联系。如英语课可以选择计算机英语,设计类的语文课程中可以加入专业相关的各类文案策划,通过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达到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的衔接,从而对专业知识起到深化和指导作用。中职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当遵循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人文选修课。
3.把握专业课程的难度
很多中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把培养目标上移,甚至在教学中采用高职高专教材,造成两者的培养目标交叉混乱。中职的专业课相当于高职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课应少而精,重点强调实训,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如编程类课程应该适当降低要求。
结语: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越来越多样,继续接受高层次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共识,选择中职教育也不只是这类学生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修改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合理定位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为学生进入高职后的深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使得中高职教育能有很好的衔接,使他们成为真正熟练的技术型人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光伟. 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 2010(22).
[2]蔡玥.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3(1):48-5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