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任务驱动法在经济管理软件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苏湘昱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经济管理软件实践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学生在“做”的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本文就任务驱动法在经济管理软件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 经济管理软件 教学 一、引言 《经济管理软件实践》是我校开设的一门主要以讲授SPSS、EXCEL为主的实践课程。课程的布局呈非线性,知识点的分布为网络型,之间不存在严密的逻辑关联,运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多个知识点。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中按部就班、从易到难完成的老套路,容易把课程讲死,把学生讲烦。该课程是门操作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会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创新,对此很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但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消磨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任务驱动法概念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提出过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其基本观点。“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理念就符合这种理论。 “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与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教师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能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拓展。 因此,将任务驱动法与经济管理软件实践课程的教学相结合,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尝试。 三、任务驱动法在经济管理软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基本程序主要有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设计任务;提出问题、引入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评价总结、完成任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经济管理软件实践》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1.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教师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在本章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这些模块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取得资料的实际可行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例子,设计一系列的真实任务,比如,对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学林街商铺的经营状况的数据收集整理;对本系国贸、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的成绩进行收集整理。 2.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例如在方差分析章节,教师要求学生收集四个年级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的数据,设计问题如:这是什么类型的科研设计?此问题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分析辨别科研设计的类型。显然,在研究设计上此为观察性研究,是从四组人群分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资料,测量某项指标进行比较,欲推断它们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可以按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上例中问题要得到解决,学生会发表各种自己的看法,会涉及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如何对数据管理,即如何输入到SPSS软件中?这就涉及数据的录入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该案例在SPSS中需要设计反应变量x和组别变量g。如何进行方差分析前提条件的检验?如何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的检验?如何看方差齐性和正态性检验结果?若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如何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如何解析表达?若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何用SPSS进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结果如何判断?若不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该如何处理?这就涉及两方面问题:① 如何改善方差分析的条件?即涉及数据转换的问题,如何进行数据转换?② 如何用非参数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何解析表达?如果用非参数方法进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如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如何看?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在任务引入后,学生要着手解决的子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任务通过头脑风暴、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探索研究。 4.效果评价 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机组织部分,也是学生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完成任务后,可以先进行小组内部互评,查找自身不足,然后实行小组之间点评,指出对方的优点及改进建议,最后由教师根据任务实施的过程状况进行合理的点评。教师的评价要遵循多样化原则。注重每个环节的闪光点及评价的全面性,先肯定再纠正,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产生成就感,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同时还应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新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任务完成得更有意义。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要保证该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任务设计是关键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任务的设计环节,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吃透教材、吃准大纲、明确目标、胸有成竹。选择任务时既要考虑问题的针对性,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同时还要与真实情景接近,从而使任务的执行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在SPSS、EXCEL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际任务”中完成教学活动。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好这些应用型软件。 3.强调教师的协同学习作用 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积极钻研并设法解决问题,但因为个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缺陷和对任务的不熟悉,往往很多学生还没开始做就已经感到“手足无措”。这时指导教师应该积极巡视教室情况,遇到个别问题单独辅导,遇到普遍问题则拿出来全班讲解。这样,让每个组的成员都感觉到任务是可以不断解决的,不会打击其学习热情。所以老师的协同学习作用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吴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7(12):27-28. [2]姚晓君.任务驱动法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7):197-198. [3]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11-13. [4]梁小晓.Excel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12):578. [5]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27-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