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代高校辅导员怎样发掘专科生潜力 |
范文 | 韦继红 【摘 要】大学教育并不只是对某个技能的教育、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它注重每个人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平民素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公共秩序,它与国民素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可以永远适用的,时代在变,思想在变,一套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怎样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 ?专科生 ? ?潜力发掘 一、当代专科生教育存在的障碍 (一)思想缺乏积极性,贪于享乐,惯于被动教育 很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不愿循规蹈矩地接受教育,敢于用自己大脑思考问题。而在笔者看来,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下,大部分的专科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思考,专注于网络世界,懒于思考问题,惯于被动思考。大学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独立生活环境,但是由于长期处于安逸状态、单一的社会环境,加之学习习惯不好,导致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畏难的现象产生。 (二)学习方向性、动力性不强 这也是当代大部分专科生存在的问题之一。现在仍然存在一些故步自封的人有名校情节,包括一些工作单位、学生父母乃至整个社会。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专科生对自己失去信心,漠视知识,整天庸庸碌碌,自暴自弃。因此很多专科生对自己的未来方向模糊,学习往往三分钟热度,惰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畏难情绪不断滋生。 (三)个人主义盛行 对网络世界沉迷,让学生在对待个人问题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发生了一些偏移,集体主义思想逐渐被个人主义所替代。主要表现为:搞个人主义,对待集体活动参与情绪不高,当个人意愿与集体需要发生冲突时,多半会倾向于前者。 (四)缺乏创新的勇气,懒于思考 这是专科生身上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代人缺乏真正的创新,并非是因为他们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而是由于他们缺乏创新的勇气,缺乏诚信意识。包括有些学生所谓的个性,也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后果,他们只是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盲目跟随。 (五)感恩心理的欠缺,责任心的缺乏 由于家庭因素等关系,大概是周围太多关心,反而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理所当然,导致感恩心理欠缺,加之没有节制的网络使用是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辅导员发掘专科生潜力的方法 (一)合理分配辅导员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而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学生的成长环境、学生的性格特征各有千秋,加之辅导员自身要进行科研学习还要疲于应对各种家庭问题,这导致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方式简单,方法脱离,不能很好地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需要管理者准确把握辅导员的个体差异,从而科学安排工作量,从而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挥个人最优水平,认真做好大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 (二)消除心理距离,走进学生内心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是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借用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心理资本主要包含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主观幸福感、情商、组织公民行为等要素。由此看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辅导员可通过走进学生内心点燃其学习激情,引导其积极学习。有些学生这样评价辅导员:“有学生不愿听辅导员的话,不是理论课教师说得没有道理,而是学生和他们没有感情;有些学生愿意听辅导员的话,也不是辅导员的话多么有道理,而是他们和辅导员有感情。”由此可见与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是管理好学生的基本条件。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重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迈进专科的大门。很多学生以“名校情节”作为自己不努力学习的借口,而失去学习动力。辅导员首先要鼓舞士气,在入学教育时让学生正视学习,正视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清楚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逐渐趋于实际。大学不仅仅只是注重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但是长期散漫的学习习惯会让他们的热情难以坚持到最后。所以开学应制定严格的班规班纪,严抓考勤,营造创先争优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个严谨的学风,端正其对大学的观念。 (四)结合实际,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毕业生在后悔,当年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好好珍惜时光,如果能让他们再回到学校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试想如何真的能让他们回到过去呢?辅导员当然不能真正让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到过去,但是却可以让刚刚走进大学的学生先体验未来。与其在教室里跟学生空谈未来,不如让他们到今后可能会工作的单位体验一番,介绍一些同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给他们做指导,或者来场招聘会的实战演练。亲身的经历不但让学生印象深刻,更能使其树立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形成自主学习,创新、独立思考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五)多给他们一点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明确目标的学生更趋于现实派,他们会重视考证,或者在课程中真正学到些什么,或对他们的实际生活、工作具有什么影响,而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会产生反感,长期下去会消磨学习积极性,造成功利主义的学习模式,不注意自己人力资源的长效投资。这时辅导员要让学生意识到技能、知识虽然实用性较强,却不能迁移,但是能力却可以。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其具备全方位思维,更重要的是加强他们的交流能力,成为一个不循规蹈矩、注意实效、不依赖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提问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Luthas F,Youssef CM,Avolio BJ.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控制的实施.197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