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范文 | 张岚 【摘 要】ESP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学者提出了将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只有将ESP教学分级而不是将学生分级才能更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专业需求。 【关键词】分级教学 ? ?ESP教学 ? ?相结合 ? ?学生需求 一、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分别按不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达到各层次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是前期不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所采取的教学形式。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即专门用于英语教学,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为帮助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而进行的与某特定专业相关的英语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学英语教学逐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将英语应用于专业实践,服务于专业发展,这种趋势推动了ESP教学的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ESP教学的顺利开展,许多专家学者对ESP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将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也在一些高校进行了实施,如山东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这种教学模式大致如下:首先让学生在入校时统一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根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A、B班;然后,A、B班按照各自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基础较好的A班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完成大学英语II、III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设ESP课程,基础较差的B班学生三个学期分别完成大学英语I、II、III的学习;对于AB班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期末考试靠后的A班学生流入B班,成绩靠前的B班学生调入A班。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竞争,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好地进行ESP课程学习,但是也带来更多的问题。 二、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的问题 1.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 目前提出将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几乎都未分析将二者结合的理论依据,只是主观地认为:分级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而ESP教学从专业需求出发,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进行分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交际能力。二者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这点上分级教学与ESP教学之间存在共核,因此,将二者结合是可行的。而实际上,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不同需求而进行的,这不应成为将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2.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距的事实 按前文所描述的分级教学和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级采用统一试卷对新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划分AB班。实际上,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存在差距的,如果统一测试,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教育等这样的文科专业的学生英语分数往往高于数理、计算机等这样的理科专业学生分数,如再按某一比例或某一分数段来划分AB班,有些英语基础弱的理科专业班可能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进入A班。而只有基础较好的A班学生可以在第三学期进行ESP学习, B班学生继续完成大学英语公共课程的学习,这对于大部分处在B班的一些理科专业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ESP课程的目的是让英语与专业相结合以更好地为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而分级后的ESP课程剥夺了某些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权利,无视了他们的需求,是不科学的。 3.未全面、客观地考虑学生需求 ESP课程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实用性较强,除了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还依赖一定的专业知识。分级进入A班的同学只是英语基础较好,不代表专业基础扎实,也不代表所有进入A班学习的学生都有学习ESP课程的需求。一些学生可能会有考研打算,还有一些学生,专业是调剂而来,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将来不打算从事与所选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这种强制让A班学生学习ESP课程,而不让B班学生涉及的教学模式是极其主观的。 4.管理和考核问题 分级教学和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带来了管理上的不便。第一、二学期的分级教学会打乱原有的自然班,一个分级班里会有不同自然班的部分学生,除了给老师管理带来不便之外,会出现小集体、班级凝聚力不强的问题,不利于课内外活动的开展。其次,第三学期A班开设ESP教学需要根据专业分类进行,如果原有的A班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学习的ESP课程不同,便会带来再次分班。最后,第三学期A班学习与各自专业相关的ESP课程,B班继续大学英语学习,将造成期末考核标准的不一致性,不同考核标准下的学习成绩给学生奖学金的判定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将ESP教学分级才能全面考虑学生的水平和需求 为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ESP的需求,最科学的办法不是将学生分级,而是将ESP课程分级,即将ESP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在大学英语第一、二学期进行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在第三学期根据不同专业开设ESP初级课程。大学英语基础课和ESP初级课程为必修课程。第四或第五学期可以开设ESP中级课程选修课,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ESP高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ESP课程。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J]. 外语研究, 2010 (2): 40-45. [2]姜有为. 构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 (1): 26-28. [3]肖志伟,郑标根.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的理想模式构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1): 211-2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