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树立“以劳育德”理念,发挥劳动技术课的德育功能
范文 李锭
【摘 要】文章从树立学生“以劳育德”的理念出发,探讨了“以劳育德”理念的时代性,阐述了在实际教育中充分发挥劳动技术课的德育功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德育。
【关键词】劳动技术课 ? ?以劳育德 ? ?德育教育 ? ? ? 时代性
某些大学明确规定大学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会洗衣服”,还要“学会节省花钱”等等,有人觉得可笑,可它实实在在地存在。“学会洗衣服”的实际意义就是“学会劳动”的问题,“学会节省花钱”就是“尊重劳动成果”的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基础教育的内容构成的有关问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内容是“学会劳动”,解决学生离开父母后如何独立生活的问题。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但这种理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因此,本文重点从“以劳育德”方面谈起,探讨劳动技术课的德育功能问题。
一、“以劳育德”不是空洞的说教
(一)“以劳育德”需要回归生活
德育回归生活,首先需要回归劳动教育。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做教育工作的人应该是社会群体中最有人格魅力、最让人敬佩、最有学问和能力的人。但事实上,教育者是不容易达到这一要求的。这有个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在成长过程中,最能让人们牢记在心的是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课上读《欧阳海之歌》,讲《雷锋的故事》,使那个时代的人终生难忘,即便是劳动课去学工、学农、学军也兴趣盎然。劳动技术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劳动包括了自理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教育重在引导和示范,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因此,在劳动技术课上开展德育教育,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在实践中开展,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否则,劳动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二)“以劳育德”形式需要多样化
何种德育形式最有实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我们说,任何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实现都会有适合它的表现形式和载体。随着时代的变化,德育同样需要创新育人方式。但就学校教育来说,课堂教学还是最主要的方式。课堂教学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活动,但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艺术。如何在各科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方式实现育人的目标,各学科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在育人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其中,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学科地位以及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它也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以劳育德”理念的时代性
(一)劳动是人类的第一实践活动
“以劳育德”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劳动技术课的长期教学中形成的重要理念和经验结晶。劳动承载着社会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塑造着人的勤奋、责任心、诚实、正义、纪律、严谨、自信、向善、创新等品性和德性。劳动是社会机体的最好防腐剂,是人生经验积累、成长、成熟的端点。
劳动形式具有多样性,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庭服务劳动、社会生产劳动,有社会公益劳动,还有技术劳动、科学劳动等等。劳动的过程是锤炼人意志的过程。每个人需要学会欣赏劳动的美,感悟劳动中的文化,深刻体味劳动对人格的完善和历练。正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我们的劳动教育理想是,要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找到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中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
(二)素质教育,德育为先
德育是对人的品德的一种教育行为和实践要求,德育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对“真、善、美”主流社会价值目标的认同教育,是对“温、良、恭、俭、让”人生文明态度的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中,劳动技术课程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社会主义劳动原则,倡导“勤劳致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进步意识,反对“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现代劳动技术课是融知识性、实践性、技能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它蕴涵着勤奋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劳动的快乐、学习的方法、智慧的启迪以及劳动美感、技术思维、工具意识、规则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等劳动素养教育的内容。所以,它最能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德行是做人的基础,劳动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劳动素养这个概念里,不仅包括完善实际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艺,而且包括劳动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劳动素养还指一个人达到了这样的精神发展阶段:他感到缺少为大众谋福利的劳动就无法生活。劳动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鼓舞力量充实他的生活,并且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20世纪进步主义教育者也曾认为:“当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劳动而解决问题和参与民主过程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在理性地学习道德德性。”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道德孵化”“道德养育”的功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以劳育德”,从生活故事说起
关于韩国前总统李明博人生奋斗的两本书《凌晨五点:李明博的心灵告白》《经营未来:李明博自传》讲述了李明博艰难成功的历程,让人深受教益。贫穷使他懂得了如何变革,如何把握未来;贫穷使他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贫穷使他懂得了社会和民生,理解了民生的重要性,使他成为“平民总统”,受到韩国人民的拥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故事。
纵观历史,人物传记写遍了“刻苦勤奋”四个字。刻苦勤奋是对劳动的最好翻译和表达。劳动的内涵是丰富的,并不是只有体力劳动是劳动,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目前,劳动技术教育缺乏制度性规定,没有在教育方针的表述中真正得到体现。应试教育还根本存在,素质教育的实施遇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阻碍,从而导致学生忽视劳动技能的培养。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完全可以把二者统一起来,落实到课程之中。劳动技术教育完全能够在现代学校中进行、发展和创新。
三、充分发挥劳动技术课的德育功能
(一)正确理解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怎样理解“五育”的关系——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张承先先生认为:“劳技教育是影响人的素质的根本问题。”顾明远先生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与动手的结合。” 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既是贯彻教劳结合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又对启智、育德、健体和益美有着重要作用。从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又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当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建议,把劳动教育列入教育的组成部分,将现在的德、智、体、美四育,增补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以有利于学生更完善地全面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关文件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它强调学生提供多种劳动实践和技术活动进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的操作性学习,形成劳动方面的意识、技能及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西方工业化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美国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技术意识,并专门公布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在我国,当前的状况是,依靠一批长期热爱这项事业的教师和教研员的坚守,劳动技术课在一些地方才能够得以生存。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反思某些学术主张内包含着的社会责任心问题。劳动技术教育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应该属于国家课程。从目前的表现形态上来看,它是以地方课程的形式实现的,是普通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创造出了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新的实施模式——区域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该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受到多方面的欢迎。
(二)劳动技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个合成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实施手段。劳动技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劳动技术意识的培养,劳动技术悟性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为学生未来人生路线的选择提供更理性和更宽阔的知识技术领域和思想境界。劳动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相融合的现代教育形式,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先进文化,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德育起源于对人的态度,对劳动分工的态度。劳动是人的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当然也是德育的逻辑起点。鄙视劳动与技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行为。而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由于长期受到片面宣传的影响,人们眼中只看到“劳动改造”和“劳动惩罚”这些特殊的字眼,把特定时期的过渡行为作为一种理念加以固化。劳动技术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德育需要贯穿到学科教学中,挖掘学科本身的德育价值,并在实践中得以深化、升华,这是德育有效性的理性选择,而劳动技术课便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
(三)劳动技术教育具有传播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
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了科学文化的品质、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以及化、技术思维和人文精神。劳动技术教育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潜在媒介,具有传播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对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勤劳习惯,把爱劳动的思想转化为勤劳的品质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劳动技术教育蕴涵了德育,但并不等于要把劳动技术课上成德育课。“爱劳动”“会劳动”“能劳动”“懂技术”“会创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不会劳动、不能劳动、不喜欢劳动、不尊重劳动,就不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人生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劳动和价值问题,这也是生存与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这涉及如何对待付出和收获的问题。“会劳动”是人的第一品性,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爱劳动”是人的第一德性,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是更丰满的德性。
把一个拥有13亿人的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需要优先发展教育,需要科学发展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如果缺少和淡化了劳动技术教育,就不能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以劳育德,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德育。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纳什.德性的探询: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M].李菲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3]黄济.劳动教育与教劳结合[J].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2005(4):8.
[4]顾建军.新课程结构中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J].人民教育,2004(04):4.
[5]徐长发.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4(12):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