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
范文 | 陈莉达
【摘? 要】目的:讨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76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76例研究组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干预结局。结果:从BBS与FMA及NIHSS评分入手分析,干预前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入手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120-01 生活节奏加快,脑卒中发病率与病死率显著提高,超过75%脑卒中患者有功能残疾后遗症,生活能力与质量下降,家庭与社会负担增大,因此如何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受传统护理理念或护士缺乏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得不到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错过最佳运动功能恢复时期,致残率逐渐提高,因此探索有效且简单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法,成为了提高患者管理水平的重要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经过影像学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缺失、GCS意识障碍≤14分、生命体征不稳定MEWS≥4分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各76例,研究组男女分别38例;平均年龄65.1±4.2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66.1±3.8岁。两组性别与年龄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可比。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等。研究组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受肢体功能障碍与疾病认知片面等因素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等消极心理。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应当贯穿治疗全程,用鼓励性与包容性等语言疏导心理,教会患者如何用心理暗示等方法自我调整情绪;多做家属思想工作,使其给予患者更多家庭力量支持,让患者理性客观看待疾病治疗。 1.2.2語言功能康复护理 丰富语言功能训练形式,包括开闭口音与图片或手势等方式,逐步引导患者改善语言功能。初期以舌头运动训练为主,逐渐向听语指字与单音节发音等训练方式过渡。主动与患者沟通,满足患者各项需求,激发患者沟通表达的欲望。做好患者咨询服务工作,为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1.2.3早期活动护理 入院患者告知尽早与尽可能活动的重要性,以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根据康复与恢复指南建议,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团队施以有一定频率的离床活动,包括床椅转移、离床坐位、站立、行走等。患者病情平稳,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无进展,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离床活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活动量,每日离床活动2-3次,每次活动时间5-20min,根据病情确定是否行走。无法起床患者,由康复师帮助患者进行床上主被动活动至少3次,每次活动30-45min。活动限度根据身体耐受度确定,鼓励患者家属的参与,告知患者及家属跌伤等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参照BBS与FMA及NIHSS量表,了解病人患者肢体平衡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缺损改善情况。参照SF-36量表,了解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卒中量表(NIHSS)上下肢运动评分方法:①上肢运动:上肢伸展,坐位90°,卧位45°,要求坚持10秒;仅评定患侧。0分表示上肢于要求位置坚持10秒,无下落;1分表示上肢能抬起,但不能维持10秒,下落时不撞击床或其他支持物.;2分表示能对抗一些重力,但上肢不能达到或维持坐位 90°或卧位45°,较快下落到床;3分表示不能抗重力,上肢快速下落;4分表示无运动。 ②下肢运动:下肢卧位抬高30°,坚持5秒;仅评定患侧。0分表示要求位置坚持5秒,不下落;1分表示在5秒末下落,不撞击床;2分表示5秒内较快下落到床上,但可抗重力;3分表示快速落下,不能抗重力;4分表示无运动。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护理,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预后情况 从BBS与FMA及NIHSS评分入手分析,干预前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生活质量 从生活质量评分入手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或理疗师等团队实施的有一定频率的离床活动,包括床椅转移、离床坐位、站立、行走等内容,不包括在床上进行的活动[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生后的72 h内开始活动,更利于患者生理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在常规护理中,患者急性期通常以卧床输液等基础治疗为主,疗效不确切,且易错过运动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残疾率随之提高[2]。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更利于患者预后改善,虽然在早期活动最佳时机与活动量及频率等方面的定论尚未明确,但临床研究试验显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更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3]。实际上,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h内不能及时入院诊治,故本研究将脑卒中发生后72h内开始活动定义为早期活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确保康复护理的作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4]。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清,史慧玲,薛俐俐,等.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12):1443-1450. [2]? 丁松奇.PDCA循环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8, 16(8):47-48. [3]? 李丰芹,贺菲菲, 任燕燕. 健康宣教时机与内容匹配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19, 36(8):756-758. [4]? 刘莹.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1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