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预学在数学新知学习中的实施 |
范文 | 林珍 【摘要】新知的获取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预学新知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思维上做好学好数学的认知,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喜欢数学,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预学;新知;自学能力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数学之初,必须反复了解熟悉它的过程,逐步学会发现它的规律,并在不断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新知的认识。新知的获取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预学新知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思维上做好学好数学的认知,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喜欢数学,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在数学课堂上常碰到类似的现象:学生不了解教师上课的教学意图,没有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教师有备而教,学生无备而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得少,被动接受新知的传授,甚至有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师的步骤,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出来,而且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刻。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在课堂上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导下,我认为在课改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个环节,即讲授新知前预学环节。所谓教授新知识前预学环节,是指上课教授新知识前让学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自学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一、要重视新课讲授前的预学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新课前预学,不要认为预学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预学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才能成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学。 二、学生在数学预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预学的内容 预学由两部分组成,即“预”和“学”。“预”就是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要确定学习目标,预习的内容要全面,不要有遗漏,包括新知探究、理论内容、例题、例题解决步骤、课后练习题等,预习后要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学”就是学习,学习时要有一定的侧重,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要注重对例题的学习。书中的例题一般都是很有代表性的题目,要从中发现解题的原则和方法,不要拘泥于答案。 (二)要注意预学的心态 预习完成后,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课,不要认为自己预习了就全会了,没有必要听教师的讲课,其实对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这样的学习态度只会让你学不到知识的精髓。认真听课可以解决预学时不理解的地方或知识点、关键词。 三、教师合理设计预学内容 学生初学预学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学,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最重要的是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学、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要让学生预学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预学这些内容?怎么指导学生预学?预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把要传授的新知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首先,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余角和补角》中的教学目标: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 2.能用规范的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余角、补角,并进行相关的求角问题的计算; 3.理解并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 其次,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自学指导的问题。 例如《余角和补角》设计的预学内容如下。 首先设计自学指导(一)。 1.阅读课本第127页的“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1+∠2,∠3+∠4的度數分别是多少? 2.阅读课本第128页第一、二、三段,回答:(1)什么叫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2)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3)对角的位置有要求吗? 3.你能用几何语言表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吗? 在解决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后,又设计了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第128页的“动脑筋”:如图1,∠1与∠2互补,∠1与∠3互补,那么∠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图2,∠4与∠5互余,∠4与∠6互余,那么∠5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脑筋”中谈到了“等量代换”的概念,你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吗? (2)补角和余角有什么性质,你能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描述吗? 预学要抓住知识的“根”,以教材为根本,让学生学会看书。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更好地利用预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四、预学检测 (一)聚焦问题 教师在学生预学的时间里巡堂检查,在学生预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聚焦相同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教师在新课讲授时必须关注这样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呈现。这样的问题往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 (二)搭建交流质疑的平台,教师适时点拨提升 通过预学设计的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大胆上讲台讲出自己的做法、看法和不理解的方面,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完成新知的学习。学生讲题的方式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主导在学生讲题中倾听、追问和点评。对于一些个性化的方法和答案,这些方法虽然不具有共性,但非常有新意,有独特的视角与较强的启发性,在课堂中展示这些观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还有些方法是错误的,可以把它们作为反例或错例加以应用,让学生能思辨地学习,提升思维深度。在学生讲题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积极的主导作用,应该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和组织,要有新的突破和更精彩的生成,完成数学新知的传授。 教师要做到该讲的要讲好,明确讲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是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需要教师再讲了。若是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补救。 (三)给予适当的鼓励 对于预学得较好的或者预学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学兴趣。还可以让预学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预学作业,并把预学的方法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五、新知检测 在新知识生成之后,跳过例题,直接自学检测,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对新知、例题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学生对新知的应用。例如《余角和补角》设计的自学检测如下。 讲完余角和补角定义后自学检测(一)。 1.若∠1=40°,则它的余角的度数是_____,补角的度数是______。 2.若∠1与∠2互补,则∠1+∠2=______。 3.若∠1=90°-∠2,则∠1与∠2的关系为___________。 4.判断: (1)90°的角叫余角,180°的角叫补角。 (2)若∠1+∠2+∠3=90°,则∠1,∠2,∠3互余。 (3)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 (4)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相等。 (5)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两个锐角一定互余。 (6)如果∠A=x°,∠B=(90-x)°,则∠A,∠B互余。 5.如图3,∠BOD=118°,∠COD是直角,OC平分∠AOB,求∠AOB的度数。 6.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求这个角的度数。 讲完余角和补角性质后自学检测(二)。 (1)若∠1与∠2互余,∠2与∠3互余,则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 (2)若∠3与∠4互补,∠6与∠5互补,且∠3=∠6,则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4,∠AOC=∠BOC=∠DOE=90°,则图中与∠3互余的角是_________,图中与∠4互余的角是_________,图中有与∠3互补的角吗?_________。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又有哪些新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开始新的思考。 实践证明,预学可以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根据设计的自學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预学成为探索者,主动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给课堂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管敏亚.我的预学我做主[J].教育观察,2014(22):72-73. [2]李春光.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