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范文 | 林霓裳 刘继志 【摘要】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目前的教学以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践为主。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进行了课内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并加强考核与评价环节的建设。 【关键词】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职务说明书;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一、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在现实中存在的困难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逐步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在专业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而且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拓展上。然而在工作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其实践教学难度较大。首先,受课时和经费的限制,很难采取校外实践的方式,只能采取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然而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分散,实践过程难以深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刻。其次,就工作分析与设计这门课本身而言,其分析对象可以是各类行业中的各种工作岗位,要對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陌生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专业性跨度过大,难度可想而知。最后,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学生实践的工作岗位,即使能通过某企业或者实习基地提供给学生几个岗位作为实践对象,实践范围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行业的某一类岗位。 (二)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且体系松散 就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课内实践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是采取沙盘模拟的方式进行的,如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招聘、人才测评等,但这种方式对工作分析并不适用,目前国内已知的几种沙盘模拟实验都不具备工作分析的功能。而传统的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仅就单一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模块进行,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如涉及工作分析的访谈,学生设计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撰写访谈报告;涉及任务分析,学生根据收集的岗位信息,绘制工作流程图,进行子任务描述,撰写任务分析报告。分散的模块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体系,很难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工作分析的目的性联系起来,使得学生也很难理解不同模块实践内容中的因果关系以及工作分析的难点和重点。如此机械的实践教学,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缺乏有针对性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在不少章节的内容中,更多强调的是操作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比如第三章的“工作分析的内容与组织”,主要介绍了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基本步骤;第四章“工作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则介绍了不同的信息收集方法以及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九章介绍了工作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因此,很多知识点通过传统笔试方式并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普通的论文和设计往往只涉及某一个或两个模块,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工作分析与设计这门课中,模糊的评价体系和缺乏针对性的考核标准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无法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 (一)构建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层次,是对工作岗位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全方位熟悉该岗位,包括工作流程、任务权限、工作方法、任职资格要求等内容。第二个层次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对现有岗位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第一章内容是工作分析的概述和历史发展,基本上不涉及实践教学,第二章的内容组织和第三章的信息收集方法则是我们实践教学的第一个层次,从第四章开始到第六章分别是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方法分析,为实践教学的第二个层次,第七章至第九章是有关工作分析的质量评价及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实践教学主要涵盖了教材的第二章至第九章,基本体现了工作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实践要点。 (二)完善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体系下,整个工作分析的实践教学内容得到了规范与完善。第一,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实践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数量为5—6人。小组成员按照课程实践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分配。第二,由各小组自行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岗位作为小组的工作分析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例展开工作分析实践活动。为保证工作岗位的真实性,需提供该岗位的相关资料以及岗位任职者的联系方式。第三,收集该岗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介绍、公司组织结构图和岗位所在部门组织结构图、该岗位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绩效标准等。第四,分别通过工作日志、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方法收集有关该岗位以及岗位任职者的进一步信息。第五,通过以上信息,分别进行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方法分析。其中,任务分析的方法以流程图和语句描述相结合进行,并撰写任务分析书,人员分析的方法由学生自行选择。第六,在前面的基础上,撰写该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每一个环节的实践活动结束后,各个小组都进行阶段性的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就实践的不同对象之间的区别进行交流,当堂点评实践的优缺点,并在下一个阶段修改与完善。学生开阔了眼界,见识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分析过程,从而更加深了对工作分析过程的理解。 (三)规范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亮点在于不同的实践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小组的实践对象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岗位,整个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该岗位展开,实践的结果是形成该岗位的职务说明书。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分析全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工作分析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理解。 从实践时间上看,尽管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为课内实践,但是我们将实践的过程安排在课堂以外的时间,由学生课下分阶段进行实践,仅在实践结束后统一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反馈,也即课堂展示,从而保证在理论课时充足的情况下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从实践的对象看,实践教学是通过对某一岗位的全方位的工作分析展开的。工作岗位是小组成员自己选定的现实岗位,往往是学生的家庭成员的工作岗位,或者是朋友、同学正在就职的工作岗位,也有的是这些学生的假期实习单位,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取相关信息。另外,由于各个小组所分析的岗位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也让学生了解到工作分析的差异性以及工作分析的特殊性。 从实践的内容看,课程实践按照从工作日志到方法分析的六大模塊一一进行,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实践,就撰写一份分析报告,最终完成对该岗位的描述与优化,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职务说明书。 从教学的手段看,实践教学的每一个模块都采取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课下实践,然后课堂反馈,当堂课进行点评,课后修改完善这样一系统的过程,保证整个实践都按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和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将现场访谈用微信访谈替代,方法分析中的线性规划问题由学生借助电脑相关软件进行处理,这样非常快捷便利。 (四)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 课程实践教学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建立科学严谨的考评体系。一个完善的考评体系可以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本次实践教学改革中,学生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通过撰写报告、课堂陈述等方式展示出来,有相应的记录和成绩,均计入平时成绩中。期末成绩则通过提交的综合实践报告来打分。六大实践模块基本上涵盖了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全部实践内容,考核范围比较全面,考核内容难易结合,既有比较简单的岗位信息收集方法,也有难度较大的任务分析、方法分析等。平时成绩侧重于对实践过程的打分,而期末的综合实践报告则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过后的完善和修改的质量。综合来看,这样一套考评体系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并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努力学习。 三、结论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课程,工作分析与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时非常有限,仅仅通过几次简单而松散的实践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我们这次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系统化的体系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越来越高,课程论文和实践分析报告的质量一年比一年高。然而实践教学改革也有不足之处,尤其在工作分析评价方面,实践教学涉及不多,这也是未来工作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萧鸣政.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