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创新的姿态行走 |
范文 | 张剑光 近几年,推出教学科研成果500多项,多个学科的国家级教研基地落户在此;市委书记亲临学校调研,校长在全市教育大会上作为民办教育界的唯一代表发言——连年被评为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郑州建业外国语中学,在民办学校中,可谓是第一梯队里的佼佼者。 作为学校的掌门人,朱永仁校长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渐生,在这里潜心耕耘超过了20年,担任校长也有12年了。他熟悉学校成长的每一圈年轮,如同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 9月底的一天,天清气朗,记者前去采访朱永仁校长。他清癯、温和,穿一件宝蓝色衬衫,透出学者的时尚与儒雅。他的办公桌一侧,靠墙立着一方长几,上面设置着文房四宝、书家名帖;窗下一个单人沙发,两侧宽大的扶手上,摞着中外教育学、哲学、文学书籍。他告诉记者:“我上中学时,就喜欢文学,记得当时写过一篇学习张海迪的习作,被老师推荐到《河南招生报》发表了,令我激动不已。因此我就梦想当一名作家。但我的数学成绩最好,考上了大学后,选择了数学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再后来,站讲台、搞教研、做管理,几十年过去了,作家梦是实现不了了,但读书、写作的习惯一直保持着。” “1999年,郑州建业外国语中学诞生那一年,我36岁。离开工作了13年的学校,告别铁饭碗,来到郑州,从头再来。当时,我的许多大学同学都说,全班人都可能辞职‘下海,唯有我朱永仁不可能。” 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家眼里,农家子弟朱永仁一直是比较“稳”的人,在原来的学校发展得也不错,怎么会轻易辞职呢? “性格稳,不代表内心深处就没有梦想。与其沿着固有的轨迹,朝着一眼能看到底的路走到退休,不如趁着年富力强,给人生翻开新的一页!”朱永仁如是说。 当人们经过省会南北通衢——中州大道时,隔着高大浓密的法桐,可以望见郑州建业外国语中学教学楼的上半身,还有楼顶镶嵌的大字校名招牌。要造访学校,需从中州大道越过路边的绿化带,进入建业集团开发比较早的一个住宅小区,沿着林荫路,走到学校的正门。 如今,1300名学生正在这里度过难忘的中学时光。“今年开学,真是一位难求。1300名学生,几乎是我们能容纳的极限了。”朱永仁校长的话,有感慨,更有欣慰。 二 对一所创办较早的民办学校来说,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朱校长回忆道:“2004年,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学校发展遭遇寒流。到2007年,学生数跌到不足600人。虽然建业集团大力支持,但学校还是出现连年亏损。前景不明,有的家在外地的教师开始陆陆续续把个人物品往家搬了。 “2008年,我接任了校长,可以说受命于危难之际。我一直认为,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课堂是知识输出的主阵地。高中部有几位老师,他们的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我就多次去听课,看教学,看课堂,看实践,观摩个性,总结共性。又反复揣摩当时很著名的杜郎口经验,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群体动力学、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等理论,经过深思熟虑,针对学校‘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方向,集思广益,提出了‘五学课堂理念。” 朱校长所说的“五学”模式,具体就是标学、互学、示学、用学、评学,是每一节课的五个要素。简言之,标学解决的是方向、是引领;互学要求围绕知识理念,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书生互动。 示学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说”给老师、同学听。朱校长说,这个环节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比较剧烈的“化学反应”。如果自己不明白,怎么能说得清楚?从学生骨碌碌转动的眼珠,老师们能感受到“化学反应”的作用。 用学,就是学了要用、学以致用,通过习题、试卷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前三个环节的效果,同时对知识点进行升华。 评学,就是概括、总结、提炼,展示一节课的精华。师生共同用四句话、三句话,甚至一句话来对课堂进行评价。 “五学课堂”把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体现的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源,指向了核心素养的提升,渗透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朱校长说,实际上,我们的“五学课堂”不仅仅在课堂,还在实验室、操场上,在气象馆、博物院、艺术中心里,在军训中、在十公里野外远足中、在飞往交换生家庭的国际航班上。我们开展的多彩语文、智慧数学、魔法英语、趣味数理化、精彩政史地等特色课程,真正把课堂变成了乐园,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 且行且吟,常改常新。经历了10年磨砺,“五学课堂”也在师生的实践中、在专家的引领中持续升级。其中,朱永仁校长的“稳”以及“内心深处的梦想”也在持续发挥作用,让“五学课堂”迭代升级,与平板电脑、智学网紧密结合,衍生出“一图四表”,成为如今的“五学智慧课堂”。与此同时,延伸到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目标导航体系,师生精心打造的十大德育课程,也因時而生、顺势而长,与“五学课堂”一起,共同凝聚成学校的核心品牌。 朱校长告诉记者:“教学生三年,要替他们谋划三十年。‘五学智慧课堂已经成为郑州市的课改典范。我们这些年坚守的教育理念,就是尊重个体生命,遵循教育之道,立足五育并举,坚持三化特色,努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领袖气质、健康体魄和艺术修养的成功中国人。这是与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紧密相连的。” 漫步校园,从记者的视角看,这所学校规模“不大”。教学楼、实验楼紧凑地围着一个天井空地,空地东头是一个别致的舞台。出了天井院子,往南,依次是图书馆楼、餐厅、宿舍……从宿舍楼的一楼再往南穿过过道,豁然开朗,看到的是宽阔的大操场。操场四围尽是高大茂盛的乔木、葱茏青翠的灌木,跑道上,球场上,一群群少年正在喊叫着、奔跑着、跳跃着。透过操场东边的护网,还有扶疏的林木,又可以望见中州大道上不舍昼夜的滚滚车流。 这个位置与布局,仿佛在揭示:一旦具备了视野和格局,人的发展有的是空间,有的是机会,有的是无限的可能。“下一个20年、40年,我们会朝着一所百年名校的目标,执着、坚持、创新……”朱永仁校长表示。 (责 编 再 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