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适性教育结出“苹果娃” |
范文 | 钱伟 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把童心和真心设为一体。儿童教育应该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真心在人性中奠基。 我校提出的适性教育,就是适合儿童的教育,即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启迪他们的灵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性,引导他们主动发展的教育。 假如用一种形象来描绘适性教育培养的儿童,我们全校师生不约而同地认为,“苹果娃”的形象应该是最贴切的:他是健康的,拥有苹果一样的脸庞;他是聪慧的,拥有苹果一样的灵性;他是阳光的,拥有苹果一样的笑容;他是幸福的,生长在苹果乐园之中。 一、苹果乐园:适性文化中濡染 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合孩子的环境。陶行知曾经说过,鸟的世界是树林,而不是鸟笼。那么,“苹果娃”的培养自然需要建立适合他们成长的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 平望实验小学适性教育的特征表现在“三个回归”: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个体。适性教育的理念体现在“三大准则”: 尊重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 学校特色文化景点由多种景点元素与人结合,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它们均具有某种涵义的表述能力。我们应该合理布局,将之形成系列,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平望的“平”与苹果的“苹”同音,多年来我校师生喜欢把平望的学生形象地比做“苹果娃”,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比做栽培苹果树的细心工程。近年来,我校在学校适性教育特色文化的统领下,尽力建设“苹果娃”系列特色景点文化,努力建设一种整体的环境氛围。在核心价值观“做最好的自己”的指引下,“壅苹诗墙”、“苹果徽标”、“苹果娃群雕”和“金苹树浮雕”主线贯通,“莺湖诗墙”、“艺术长廊”、“校史浮雕”等平望小学众多景点散点式呈现,不但为师生创造了优美的学习、娱乐和休闲的场所,而且构成了一种整体的育人氛围,凸显了学校的育人精神。 二、土壤营养:适性课程来孕育 苹果的成长需要土壤提供营养,苹果娃的成长需要以下三类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型课程。 1.基础性课程来奠基 苹果娃的成长需要在土壤中把根扎深,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营养,抵御风雨的侵袭。学校严格依照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确立重点突破口,努力创建各学科的特色。平望是一个诗歌的乡镇,在历史的长河中汇聚了许多文人骚客的诗歌吟咏。学校编印校本教材《莺湖诗报》、《乐乐的诗》等,充实到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周边的真山真水中体验古人的诗情画意,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学校坚持诗歌吟诵活动与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诗歌吟诵活动与跳皮筋、踢毽子等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普及活动,如举办“我给诗歌配画”比赛、诗歌专题手抄报评比、诗歌主题中队会活动、诗歌书法比赛、红诗诵读比赛、迎新诗歌创作比赛等。学校还建立诗歌教育评比制度,每年面向全体小学生进行“小诗人”和“明星习诗班”的评选活动。 2.拓展型课程来长个性 苹果娃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土壤提供不同的微量元素。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开设了跆拳道、点心设计师、民乐演奏、武术等四十多门校本课程,尽力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课程。其中的艺术课程和体育课程经过十几年的打造,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 第一,艺术课程。校园环境体现艺术性,注重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寻求新亮点和发展点。尝试学科与其他特色整合,寻求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学校致力于艺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学习等方法让年轻的艺术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学校艺术教育增添力量。 第二,体育课程。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严格落实省“五严精神”和市“三项规定”,把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放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的健康指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抓好全员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搞好业余训练,确保足球、乒乓、门球以及田径项目继续列全区领先地位。 3.探究型课程促成长 苹果树的生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我校开发了探究型课程,即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 第一,作为每名学生限定修习的课程,学校保证每周1课时的学习时间。 第二,学校确立探究型课程的主题,如“我与平望的交通”、“走近李白”等。学校组织师资力量,编写本校特色的探究型校本课程并投入实施。 第三,以小课题、小项目为抓手,从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中,提炼项目与课题,由学生自主组织研究小组,充分利用网络的帮助,通过教师和专家的有效指导进行研究,并形成研究的过程素材和成果。 三、生长的节律:适性课堂共律动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在《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就是说,教学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节律。 我校倡导的适性教学就是为学生设计的一种以爱学、会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提出了四个教学步骤:体验,互动,创新,解放。我们认为体验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它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互动是师生主要的交往途径,必须保持有效和深层的互动;创新是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必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解放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必须帮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认为适性教学需要遵循四条原则:一是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全面依赖学生;二是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三是主张学生自主尝试,在完整的学习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四是强调儿童人格的完善,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 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形成了三种行为方式。一是激励。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我激励的系统。如果学生有了成功的表现,并受到激励,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二是期待。儿童的独立性,不仅是教育民主的必需,从更深层次来说,也是他们认知事物和保持敏锐的需要。三是尊重。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就是在保护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四、苹果天使:适性儿童初长成 苹果是可爱的,美丽的,水灵的,它是平望实验小学学生的形象表征,也是学校适性教育的培养目标。经过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一个个苹果娃走出了校门,走进了家庭,走向了社会。 近年来,学校把握儿童心理,基于本校实际,进行表彰机制的改革,开展“青苹果”、“红苹果”和“金苹果”特色娃的评比活动,引导每一位学生学有目标、健康成长。 学校进门后能看到一个浮雕,葱茏枝叶间的是一个个金灿灿的苹果。图案左侧高处,题写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做最好的自己”。浮雕两侧,书写的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做平安、健康的平小人,做聪慧、和美、快乐的苹果娃。”这是对“做最好的自己”最明确的指向。生动大气的“金苹树”浮雕与校门口的“壅苹”诗与“苹果娃群雕”遥相呼应。 每周一,全体师生在“金苹树”浮雕前,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鲜红的五星红旗的映衬下,每个“金苹果”愈发灿烂。国旗下讲话是学校精心安排的集体晨会,或介绍古今中外杰出人物、感人事迹,或表彰优秀师生、先进班级。 每年“六一”,学校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青苹果”、“红苹果”和“金苹果”评奖活动。在金苹树浮雕前,隆重举行奖章颁发仪式。学生红通通的笑脸和亮闪闪的奖章与金灿灿的“金苹树”交相辉映,映出的是学生们进取向上、个性张扬的童心和教师们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爱心。正是在这个仪式上,学校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将优秀的道德伦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内化成自身的高尚品质。 十余年来,学校结出了教育的“金苹果”,先后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和“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体师生在市级以上获奖3200余项,其中全国奖项20余项,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的嘉奖和社会的肯定。 适性教育结出“苹果娃”,为此,师生校友还集体创作了《壅苹》诗一首:殊胜闻莺映碧霞,应天顺木发春华。百年大计人为本,适性共襄苹果娃。 (责任编辑 甘 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