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掌握学生性格特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范文

    李立承

    当今的学校教育中,一些学习有困难、态度不端正的“学困生”让教师颇为头疼。如何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学习与成长,进而让学校的德育建设更上一层楼呢?笔者认为可以学生性格为门钥,开启学校德育建设的大锁:分门别类,点面结合;理论经略,实践到位。

    一、弄清学困生性格成因,对症下药

    一是做好学困生的立志工作。学困生性格之所以扭曲变形,是因为他正处于是非模糊、意志不坚、自我约束力弱的青春年少期。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他们所热衷的“明星”的成长之路来引导:星路也漫长,期间的坎坷非我们所能知,那些明星们璀璨的“星光”是建立在无数的血汗付出的基础上的。现在成长中的苦和累,正是日后掌声和鲜花的肥沃土壤,要想日后有所作为,就必须现在好好学习、积极上进。

    二是走进家庭,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隔膜。家庭不和谐致使学生性格乖张偏执,行为怪僻,甚至人格扭曲。这样的学生不信任别人,不领情于他人的关爱,甚至将别人的善意当成讥讽挖苦,容易和教师唱对台戏。为此,教师必须走家串户,走进学生的内心,化解他们的心底隔膜。学生对他人的设防就会逐渐消除,原本暴躁、喜怒无常的性格,慢慢也会发生转变。因此,我要求学校所有行政人员与各科任教师参与相应班主任的班级全员家访。紧密的家校联系,给学生以压力,学生在学习上自然也不敢有太大的偏颇了,学困生也就慢慢减少了。

    三是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改变学困生的不良性格。学困生在学习上常遭冷眼,这份难言之痛使他们自暴自弃,性格偏执。他们抱团取暖,视违反纪律为“英雄行为”;对同学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课间三五成群东游西逛,出入舞厅、溜冰场,上网打游戏、聊天……于是,社会上游手好闲人员成了他们的依靠,这反过来促使他们更不想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最终,他们与班集体、学校愈走愈远。

    针对上述问题,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切断不良联系。一方面严格注意学生的衣饰。要求学生进校穿校服,这样在穿着上就与校外青年有区隔,还可以从心理上自我暗示——自己是以学业为重的学生,有别于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同时,值日教师要严格进校常规检查:不戴饰品,不纹身、染发,不穿奇装异服。德育处不时组织班级突击检查,一经发现,当场整改。另一方面经常进行校园巡查。值日教师、保卫处主任以及门岗保安应注意课间巡视,尤其注意校园周边的巡查,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在劝离无效的情形下,马上联系派出所的警员来疏导和防控。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上下学时段里无敲诈、斗殴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杜绝了形象上的类似,隔绝思想上的同化,心理上的距离就慢慢拉大了,其身上具有的社会闲散人员的冷漠自私、暴力偏执、自暴自弃等性格也将慢慢地被感化了。

    二是提供展示平台。学校开展校运会、“读书节”、“女生节”,举行“三人篮球赛”、卡拉OK演唱会,每个月评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班级之星”,并对这些“每月之星”进行拍照张榜、颁奖……这样,学优生与学困生都有机会上榜,甚至同台领奖。学困生同样能够获得大家的掌声,得到大家的表扬,他们没有了先前的忧郁、冷漠和孤僻,展现的是兴奋、热情与合群。

    三是激发学生善心。比如,赞同他们饲养小动物,这会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爱心,对生命有份不一样的感受。在可能的情况下,或家长、或学校组织他们多到孤儿院、敬老院、福利院去切身感受爱。他们也就懂得感恩身边的人、事、物,感恩大自然。有了贴近大自然、走进厂企、融入生活的切身体会后,许多不良诱惑也在他们的深切感悟中销声匿迹,这远比教师、家长的苦口婆心更有效。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言传身教

    我认为,校长不能双眼只盯着升学率。因此,我不时派送相应的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到省市相关院校去学习,回来再沟通交流,做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业务理论与当下的教育实际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应及时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到与时俱进,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一是了解学生生的心理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青少年身体的成熟逐渐早于心理的成熟,这就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学生社会阅历浅,应变力低,遇事无法从心智的角度去考量,自然从身体的强壮来思考。于是,自我克制力弱、好出风头、刚愎自用的他们,便会因一句话、一个小矛盾而生发出拳脚相加的事端来。事实上,他们的固执、顶撞,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意识在增强;他们的与众不同、叛逆,是想引人注目,展示自己的价值。调皮多动、冒失鲁莽的青春期特点使学困生还无法完全自控,他们随意性、依赖性很强,易受别人暗示和左右,容易导致结果与初衷不相一致。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反复”过程不能厌烦,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

    二是正确看待学困生的错误。有些错误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无良书商为了金钱而不惜狂印有害书籍,不谙世事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挖空心思去看,课余无心学业;街头、影视、网络甚至电子游戏也不乏这样的内容。而抵御能力十分有限的学生面对教师时的口是心非,正是担心为人所知而进行的自我保护,因而性格怪异孤僻。哈佛大学的学者强调:“在学校,你可能因为没犯错误而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为你犯过错误,并且能从中汲取教训……错误是难免的,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智慧更是一种聪明。”学生犯错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何况,“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适当调低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学会从他们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言行。

    三是重身教于言传。学生叛逆性格的潜移默化可借助于教师的榜样力量。心理学家介绍说,孩子见面最多的人也是他们模仿最多的对象。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应归结到榜样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安心学习,可自己却在例会上或摆弄手机,或窃窃私语,甚至交头接耳;要求学生不要乱扔杂物,自己却随地吐痰、丢烟蒂……诸如此类的言行,学生看在眼里,他们怎能没有想法?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正面的力量来影响、感化学生。

    总之,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确实领会“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努力掌握学生性格特点这把钥匙,开启学生隔绝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心门,全面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学生言行举止的初衷就能为我所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就比较容易,就能促进学校的德育乃至教育的全面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责任编辑 杨晶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