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 |
范文 | 王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反复练习,接受国文以外的其他书籍。这告诉我们,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单纯依赖阅读教学,还应将阅读拓展到日常生活和休息。课外阅读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从教转变为不教的方法。只要学生养成浓厚、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锻炼学生思维,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就,从而增强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培养阅读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收集知识和相关信息,还能规范语言、拓展眼界,在博采广收中聚集养分,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中得到更好的熏陶,从而培养品格意志和审美情趣。 小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加深学科学习的基础作用,还能拓展学生思维,让德育、智育同时得到发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还必须增加识字数量,为其他科目学习打好基础。而语文阅读作为小学生生字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作品中不仅会包含大量文字,弥补小学语文课本的不足,还能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从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小学作为首次接受正规教育的时期,掌握的知识有限,所以为了获得丰富的基础知识,必须努力从各方面获取,而阅读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虽然小学语文阅读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记载的内容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博大丰厚,包罗万象。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得到更多的知识,必须不断注入新的能源。 语文阅读除了能丰富学生阅历,还能帮助学生开发智力。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丰富的阅历就是从实践中得到的,虽然文章中的经历不是学生亲身经历,但都是教育人员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文章作者的亲身经历。从阅读过程来看,语文阅读包含丰富的文字游戏与智力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开发智力,还能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潜能,从而提升阅读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成长,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更多知识。也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和寻找课本,从而达到知识积累、视野拓展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导入新颖的话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启发学生,让学生有兴趣进行阅读。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年龄以及生活环境使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说明文、记叙文、散文、通话、寓言,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裁和方案,以增强学习兴趣;或者通过放飞想象、以趣导趣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萌发表达的欲望,希望得到来自教师、家长、学友的赞许。对于小学生喜新、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时安排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二,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来看,一直停留于学生听、老师教的状态,教师的阅读时间占用了大量本该属于学生自学的时间,学生不能真正体会课本内容,从而对其失去兴趣。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同时,在这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自读为主,在增加阅读实践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在进行一篇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会文章蕴含的大意以及遣词造句,从而将文章结构与逻辑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通过大量实践,部分课文让学生反复读,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盲目阅读,而应有目的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分析,从而自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将名句摘录下来,长此以往,就能丰富学生知识,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避免了知识的遗忘,起到巩固的效果。 第三,创设情境,训练学生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必须将情感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时,我们可以将训练贯穿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手、耳、鼻、眼等器官,将无声的语言发挥到极致,进而让无声成为有声、无形成为有形,从中领会、体味、感受情感和景物。通过选用生动的文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从动静两个方面都能得到启发。如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选用有代表性的词句对课文进行朗读与表演,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分析,这种训练不仅有层次还有质量,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四,活用多媒体教学,增强阅读效果。 21世纪作为信息与知识共存的时代,知识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也让教育成为带动社会进步、发展的能源。随着微计算器、电视、投影仪进入学校,传统的课程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计算机饰演的角色。另外,多媒体在语言、声音、文字、图像与综合处理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将抽象变成具体,将复杂变成容易。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启发学生思维和灵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供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活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如在一节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板书、课件播放的形式,让学生事先欣赏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和背景,并且利用已有知识和演示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特别是游戏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会争着上台,这样不仅能带动学习氛围,还能帮助学生开动思维,提高阅读成果和消化能力。 第五,强化教育创新过程,提高阅读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学生减少心理压力,提高阅读热情,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在这过程中,想象力作为知识的来源,它是一种高于现实的思维形式,能整合以往的经验、知识,创造新的形象,并且丰富形象,让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展开。 另外,生生、师生交流对提高阅读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间由于年龄相仿,理解水平、认知能力、审美观念和欣赏能力都很接近,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这个特征,让学生以喜好为依据进行分组。在恰当的时候,通过教师为其提供阅读方法和经验,以减少学生摸索时间,增强阅读效率。 (责任编辑 刘 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