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美术教学中先行组织策略运用初探
范文

    刘定斐

    “先行组织策略”是指实施基于有意义学习的小学美术“双环交互”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措施。

    “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是由奥苏伯尔于1960年先行提出的,即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先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储备,并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组织者”将学习内容的本质部分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舍弃非本质的内容。这些引进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实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先行组织策略”就是基于此概念提出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它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立足于小学生身心及认知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一定的教学原则。以下阐述的就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的一些尝试。

    一、“先行组织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习新知识引路搭桥、奠定基础

    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些“先行”材料,具有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与新学习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比新学习材料更概括,更能使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清楚明了,这就便于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在两者之间找到适当的连接点,进行有机整合,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桥梁”。这样不仅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而且以“先行组织策略”导入新课的方式,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有利于在新旧知识联系中,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创意

    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奋发进取精神动力和自我完善提升能力。运用“先行组织策略”,正是在利用“先行”材料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先行”材料的启发下产生顿悟,启迪智慧,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既五彩斑斓、妙趣横生,又与众不同、卓越超群。

    3.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有意义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先行组织策略”的运用打破了“单边主义”教学观,破除“灌输式”的教学法,始终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借助 “先行组织者”,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个性张扬和潜能激发。

    二、“先行组织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

    具体运用

    为合理运用“先行组织策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1.民俗传统故事——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利用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小故事作为先行材料,发展儿童思维,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在故事中学生可以找到与本课有关的知识,教师再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案例】三年级第二学期《火红的春节》

    在激活旧知环节采用故事为先行材料。

    ①出示团花。(PPT)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窗花、团花)

    这幅团花通常用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于春节,寓意“福到了”)

    ②说说春节。(教师讲述关于春节贴红窗花、燃放爆竹的民间故事)

    在激活旧知环节,以有关春节传统的故事作为“先行者”向学生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让学生知道春节家家贴红窗花、燃放爆竹的由来,以促进学生激活原有对春节的认识,建立与新授知识剪团花(窗花)的关联,为剪好窗花做铺垫。

    用故事作为引导性先行材料来启发学生时,要注意故事中的主要内容与新授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贯通融合。先行组织策略强调为学生提供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地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如果新的学习内容不能与故事中提示的部分有明显的关联,那故事就失去先行组织的意义了。

    2.生动有趣的图像——聚焦学生注意力

    生动有趣的图像对学生的绘画创作有着独特的作用,图像对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说,可以聚拢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感官,丰富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升华对美的认识,激起学生的高涨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以达到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

    【案例】三年级第一学期《盛开的菊花》

    在激活旧知和求证新知两个环节分别采用图片为先行材料。

    导入新课。

    ①欣赏图片导入。

    师:(出示菊花图片),前一段时间森林公园举办了菊花展,你们看……

    ②揭示课题:盛开的菊花。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盛开的菊花,找找它的特点。

    讲授新课。

    分析菊花造型特点(出示菊花近景特写图片)。

    菊花的造型呈放射状,向四周散开。

    花瓣特征:细长型,数量非常多,层层叠叠,并且有些弯曲。

    以菊花图像作为先行材料,引导学生欣赏菊花,感受菊花形状、色彩的美。为了把握先行组织者的稳定性,在第一次菊花图像作为先行材料,学生要认知菊花形态,进而提高对菊花精神的理解。教师再次出示描写菊花的古诗画图像,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诗人对菊花的无比喜爱之情,感受菊花蕴藏的深刻含义,唤起学生对表现菊花造型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关系和有力的固定点。在求证新知环节,教师设计让学生欣赏菊花近景特写图像来分析菊花造型特点,在稳定原有对菊花概念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提高原有知识的清晰度,拓宽表现菊花的各种技法式样。

    使用图像聚拢学生注意力时要注意图片的选择要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根据出示的图像引导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关系。

    3.细致入微的观察——提高学生描绘能力

    美术课需要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以提高细节描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提供学生实物时,可以指导他们开展实际观察,通过视觉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变抽象事物为具象。

    如,透视教学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要使小学生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变抽象为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

    【案例】四年级第一学期《画画立体物——易拉罐》

    在求证新知采用观察实物为先行材料。

    ①仔细观察,了解圆柱体的直立透视图。(出示实物教具)

    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道具,帮助大家了解圆柱体。现在每一小组由一个小朋友慢慢向上移动桌子中间的易拉罐,看看易拉罐上下两个的圆面有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小,越来越扁……

    ②仔细观察,了解圆柱体的测卧透视图。

    师:现在你们把易拉罐横放,前后移动易拉罐,看看它的两个圆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小,越来越窄……

    课中,教师用易拉罐制作成方便学生观察的教具,将“观察”作为先行组织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圆柱体的透视。学生在观察不同视角的实物时,教师仔细解释这些现象为透视这一新的概念,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圆柱体的透视变化,并且将易拉罐上的图案等细节描绘出来,为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做好铺垫。课堂作业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把握先行材料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彰显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观察提高学生细节描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对象的选择,以及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观察对象有个完整的认识。

    三、运用“先行组织策略”需要注意点

    一是作为引导性“先行”材料要保持与新授学习内容之间的融合贯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要依据教学内容确定选用的“先行组织者”。教师要善于在“先行”材料与准备教学的新知识之间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提示,让学生从知识点的前后关系、横向同位关系中把握“先行”材料,获得启示。

    二是在运用“先行组织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不可或缺。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当前学习内容与自身认知结构中的哪一部分具有某种相关性,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相关性,把当前所学的新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的某一层次之中,进行创新实践、活化运用。

    三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该策略运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帮助学生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和先行材料可能带来的思想束缚。

    四是运用“先行组织策略”需要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选择,不能一刀切。“先行组织策略”能否有效运用,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状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确定、适切的先行材料开展教学活动。

    (责任编辑 甘 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