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课堂“以学定教”的实践思考 |
范文 | 黄卫华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关注和实践。但我们不难发现,既是“教”的目的也是“教”的核心的“学”,在实践过程中还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以学定教”的初衷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诸如倾向少数学生、无视学情偏差、淡化“学”的主体、漠视预设生成、忽略知识建构、轻视能力品质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此,要使“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必须在关注“学”的诉求基础上,寻求有效方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一、重塑“教授”行为 “以学定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施教、学生受教”这一基本关系,不可能在教学改革中被消解。那么,如何使教师“教授”行为成为实现“以学定教”固有价值的有效依托,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本”呢?改良“教授”行为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策略一:重视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主动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有效实施“以学定教”,在将生活中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设定学法训练目标,将学法指导融入教学过程,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掌握较为优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的最终成效。 策略二:注重教学留白。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学习时空,课堂教学的适当留白,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研讨,互动共享学习成果,让学生有体验、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以消化新知、思考问题的空间。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效落实的前提下,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策略三:关注及时生成。“以学定教”不仅表现在教学前的合理预设中,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生成的回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数学新知的理解或者问题解答超出教师预设的范围。此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理解或解答作为新的教学起点,通过追问、点拨、交流、展示等方式,适时调整教学思路乃至教学流程,将预设与生成有效衔接,在有序积极的应答中实现“教”为“学”服务。 策略四:体现课堂等待。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以,面对一些数学知识,有时难免会出现反应滞后或者错误的现象。这时,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就是“等待”,课堂等待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数学情境,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有让学生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可能。 策略五:实施多元评价。“以学定教”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多元评价。因为一个积极中肯的评价,有时会胜过千言万语的讲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在多元的评价中,才有可能得以实现。教学时,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诸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别辅导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层次(低、中、高)、多角度(知识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创新等)、非言语性(情感的、动作行为的)等评价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交流、展示中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更为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中的“积极存在”。 二、重建有效“学场” “以学定教”强调“学”的存在,它离不开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课堂教学应通过有效“学习场域”的构建,使学生置身其中,并被吸引、转化,以使其学会在积极的互动共享中得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 策略一:触发学习兴致。“以学定教”的重点在于“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落实“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尽可能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努力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兴趣相连,以触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策略二:实现学习自主。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觉醒,应该成为构建有效“学场”的重要路径。“我们不能被形式和名义上的‘自主蒙蔽了双眼,有时,无形的‘牵引和‘限定比有条件的约束还要恐怖,它带来的危害和灾难有可能更大”(严华银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入手,理解学生个体努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表达,鼓励学生踊跃展示,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 策略三:引导合作分享。“以学定教”的真正落实,不仅要关注个体的自主学习,更要关注群体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效益最大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互助合作能够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交流探讨能够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展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合作分享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更多地体验来自他人的认可、帮助和鼓励,在获取知识和分享成功的同时,有利于良好学习境况的形成,以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策略四:依托差异分层。“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材施教强调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学习差异。故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用心组织课前预习,精心安排课堂提问,分层设计教学练习。在内容确定、方法选择上,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考虑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各得其所。 策略五:落实“真性”对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彼此对话的平等性、开放性,摈弃说教式、封闭式的对话,强化师生间、生生间相互的“倾听”与“反馈”;要重视教师在对话中的内在权威性,以及对学生对话的单向包容性,以使学生向教师袒露想法,帮助教师接受学生不同观点;要减少伪对话,去除无效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性对话,以帮助学生在有效的对话中实现自我发展。 策略六:实施文化培养。精准抽象的能力、细致认真的习惯、迎难而上的意志、学用结合的精神等,都是数学文化的外在表现。“以学定教”需要用文化的视角观察数学课堂,通过科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丰富知识内涵的理解、灵活教学方式的选择、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敏锐探寻和深度回应,展示“民主的思维”。 “以学定教”关注“学”的价值诉求,所以,我们不妨把“教学”叫做“学教”,把“教室”叫做“学室”吧。“以学定教”的有效落实,离不开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良,离不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它的思考和探索。可见,“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之路还很漫长。 (编辑 刘泽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