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传承优秀文化 提升核心素养
范文

    东俊梅

    当今世界,从知识教育走向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发展,而提高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一代代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那么,能否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提升核心素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此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传统节日实践课程为例,与大家分享说明。

    一、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传统节日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蕴含着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有研究表明,中国儿童越来越热衷洋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面对这一现状,学校如何开展生动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思考,需要创新。

    基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需求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需求,学校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课程改革同步,设计了“根植传统”的节日实践课程。课程设计以学生为核心,强调体验式、生活化、多学科融合,将课程活动化,将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欢快的节日氛围中,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传统精髓,丰富人文素养,学习知识,习得技能,了解历史,了解习俗,自然产生家国情怀、感恩之情、奋进之心。

    学校基于一校多址、各校区生源不同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校区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的资源,开展适合各自校区的传统节日实践课程。

    2.实施步骤

    (1)统计梳理课程资源。以学生们熟悉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为基础,细致梳理二十四节气和区域民俗,整理相关图文和影视资料,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各自的独特习俗。首批课程选取学生们都熟知的节日,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课程设计的体验式和趣味性,把模拟节日与现实过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节日实践课程中切实感受节日民俗优秀的传承内涵,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有意义地过节。

    (2)提炼节日思想内涵。如喜迎春节(阖家团聚);圆满元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系清明(对先人的追忆敬仰);品味端午(爱国情怀);浓情中秋(思乡怀亲);感恩重阳(孝敬老人,祝福长寿)。

    (3)挖掘节日教育意义。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教育意义: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

    (4)注重课程的展现效果。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和多媒体资源,以高品质视频为核心资源要素,力求实践课程展现得生动有趣。

    3.具体措施

    搜集整理大量传统节日的资料,组织各学科教师一起学习,鼓励教师依据自己的学科特色,组织出与每个节日有契合点的教学内容。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有益的课程活动。

    一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级不同、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节日课程,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与风俗习惯。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设施、校内及周边环境等情况,发现或创造与节日相关联的代表元素,从身边事物起实践体验,体会传统节日的现实魅力。三是家校合作:每次节日课程实践活动,都会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共同走进课堂,共同活动学习,共同传承文化。四是网络化实践课程:将规划好的节日实践课程网络化,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课前、课中、课后有效参与和反馈,并将过程记录下来。

    以端午节课程为例。课程主题线索:了解端午节的故事—端午实践与体验—用艺术形式表现端午节的习俗。主题目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知道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纪念他的忠君爱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积极参与包粽子、做香袋、泥塑、画团扇等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民俗,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板报、橱窗展览等形式表达节日体验和感受,增加自信与表现力。

    二、课程成效

    传统节日课程的实施,在学校已经颇显成效。一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得到了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践行;二是学生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快乐,丰富了情感世界,鼓舞了精神,全面提高了素养;三是全校形成合力,创设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激发了师生、家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高度关注;四是引领各学科教师深度探究思考,学习实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五是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促进了其他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促进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

    三、课程思考

    全面渗透。传统节日实践课程的学习覆盖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每一名学生,课程的策划、组织、实施涉及到每一名教师,师生共同成长。

    知行统一。传统节日以年复一年的特点循环出现,要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每一年的节日教育,內容做到螺旋上升,让学生能够知行统一。

    精神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要与精神的塑造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树立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念,塑造中国精神。

    科学认识。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引导学生自觉关心传统文化,发现对于自身、家庭、社会、国家有积极意义的历史文化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科融合。打破一门学科讲到底的模式,在一个课程里,围绕一个节日,找准各学科与传统节日相契合的知识点,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新学习方式的乐趣。

    家校协同。传统节日实践课程离不开家长的参与。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借此活动营造家校统一的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关键影响作用,是本课程的重要基础。

    过程记录。节日实践课程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更多学生体验、家长参与的场景,而且课程是系列化的。有效记录课程的关键环节,做好分析统计,提炼核心要素,搞好课程开展的理论研究,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系列校本课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在节日实践课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有趣,更可以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为一生助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