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浸润、实践、反思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范文

    黎国之

    普通高中学生一般在14~18岁左右,这是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塑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信仰和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黄金”时期。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任务较重的客观情况,创新教育手段,优化德育模式,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是认知教育的内容

    如何培养普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可确立下列教育内容,并将其编写成“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大纲”,从而有效地培养普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是理想和信仰教育。理想和信仰是正能量之源。学校要引导学生追求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让理想和信仰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动力。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利用特殊纪念日、国庆节和升国旗等活动,在全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是集体主义教育。要加强培养学生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大集体”为荣,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科技文化,为国家这个“大集体”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英雄模范教育。要加强英雄模范教育,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通过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来巩固学生的思想阵地,培养他们爱国家、爱人民的良好情操。

    五是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光荣的观念,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

    六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让学生能够好好传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七是法律法规教育。除政治课之外,每年要组织相关活动或邀请法学界人士开展法律法规报告会,用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

    八是学生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并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九是国防教育。除新生入学军训以外,还要编写国防教育读本,举办国防教育主题报告会,观看相关电影等,培养学生铁血精神。

    十是意志品质教育。中学生的日常任务是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挫折,要借此培养他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让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模式

    1.浸润体系

    鉴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有目标、有内容、有组织、有计划的日常工作,学校应该专门成立德育委员会领导实施,聚集各方力量,打造一支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的队伍。

    (1)学科教育。无论文科、理科、劳动与技术等学科,都应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明确重点,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2)主题班会。要利用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这些主题可以来源于社会热点,也可以来源于学习、生活中。

    (3)共青团。要利用团课、青年党校、校园电视台和升降国旗仪式等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将国旗下的講话编辑成书,每学期一本;要在显著位置设置“历史上的今天”宣传栏等。

    (4)学生会。学生会要承担起《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督查职责,在纪律、卫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主干作用,配合学校督促学生搞好教室、公区、寝室的纪律和卫生,遏制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5)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要定期开课,举办系列化主题讲座;要建立家长学校的微信平台、短信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连接。

    (6)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要发挥课外延伸阅读的作用,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作品,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7)社会教育。要利用好社区教育、互联网、德育基地等资源,做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同时,可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当地贤达和道德模范人物来学校举办各种报告会。

    (8)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烦恼是个体与社会关系失衡的产物。在生活中,若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患得患失,烦恼自然就很多;若能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重要地位,不仅限于个人利益,烦恼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精神气质。

    (9)环境教育。要使“社会责任感”成为校园高频词,实现全面渗透。如悬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个百年梦,一颗中国心”等标语。

    2.德育实践

    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建立和强化。一是改正自己的缺点。如通过实践让学生改正做事无计划、办事爱拖拉、犯错找借口等不良行为。二是学雷锋活动要落到实处。如帮助家庭贫困、学习困难、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三是重视文明礼仪的养成。让学生做到消费不浪费、生活能自理、待人有礼貌等。

    3.自我反思

    一是提倡写日记,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二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大力提倡学生敢于和善于批评不良行为,要搞好团小组的定期组织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4.操作要点

    一是学校德育委员会要有顶层设计和规划,整合各部门协同工作,把社会责任感教育大纲进行分解组合,写入行事日历。二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教于乐。如开展校园艺术节、拔河比赛等活动。三是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并推行党员教师亮牌工作制度。四是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要有台账记录。五是编写乡土教材。如宁乡市有“宁乡四髯”(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等名人,可以据此编写乡土教材。

    三、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效果评估体系

    一是客观评价法,卷面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卷面考核要结合热点时事、日常德育活动内容来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行为考核就是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主要以台账登记内容作为考核依据。卷面考核与行为考核属于客观考核,每学期一次,根据考核情况评定星级。

    二是主观评价法,自我评定、小组评定与教师评定相结合。每学期末,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估时,先由学生写出自我评估总结,再由团小组或学习小组或寝室集体对个体进行评估,然后由班主任审核,形成期末评估结论。

    (责任编辑 张慧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