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例析画廊漫步策略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徐国辉 张柳 Rose Golder-Novick

    

    [摘 ? 要]画廊漫步是一种有效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差异化合作学习策略。在介绍了画廊漫步的定义、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实施步骤后,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如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该策略。

    [关键词]英语阅读;画廊漫步;合作学习;学习站

    阅读不仅能提升阅读能力本身,也能对词汇量,听、说、写的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习得第二语言[1]。目前,许多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中心)都有普遍提高,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然存在教师对课堂控制过多、引导和协调作用不明显、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等现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普遍不高。为解决以上问题,可尝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差异化合作学习策略——画廊漫步,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其应用。

    一、画廊漫步的定义与阅读教学价值

    1.定义

    画廊漫步直译于英文gallery walk,又名旋转木马(carousel)或学习站(leaning stations),是一种鼓励学生位置移动、促进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讨论与反思既定问题或话题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轮换,完成处于不同位置的学习站任务[2,3],并进行互相评价。学习站任务往往张贴在班级教室墙面的不同位置[4],任务主要以问题形式呈现。该活动形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比较流行,但在国内鲜有涉及。

    2.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画廊漫步策略可适用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既包括读前阶段的激活已知、读后阶段的深层理解,也包括复习阶段的巩固已知。它可以帮助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同时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分享与展示对既定话题认知的机会。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恰当的支架,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参与度深度、理解文本的能力、审辩式思维与评价能力。此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提升。

    二、画廊漫步的常规步骤

    一是创设含有学习任务的画廊漫步。教师根据当前学习话题与所教班额大小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在若干大张的白纸上分别写出不同的问题或贴上相关提示(如图片等)。然后将这些白纸悬挂或粘贴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形成对应数目的彼此关联的学习站。

    二是分组。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3至5人一组,小组大小由班额而定。每组从不同的学习站任务开始。如果是3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可以设计两套内容相同的学习站。以30人的课堂为例,学生可3人一组,全班共分为10组,1—5组完成一套包含5个不同学习站的任务,6—10组完成另外一套但内容完全相同的学习任务。

    三是实施。在各自分配或选择的第一个学习站,每组首先需要阅读白纸上的任务,组长或记录者需要将组内的意见、想法与反馈写到白纸上。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填写任务单或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便贴纸写下答案,并建议每组学生在自己小组的回复后面注明本组名称,或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代表不同组别。

    四是轮换。3~5分钟后,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换到下一个学习站,学生阅读并讨论前一组在纸上留下的回复,可以对其他组的回复进行简单评价,然后添加自己组的回复。重复以上流程,直至所有小组完成每个学习站的任务。为了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在不同的学习站轮换记录者的人选。

    五是监控。教师需要在学生参与的整个过程中监控画廊漫步的学习质量。如果发现学生有不理解或误解某个学习站的学习任务时,需要及时澄清或给出必要的提示。

    六是反思。当每组学生都完成了每个学习站的任务后,教师要让每组学生回到本组的第一个学习站,阅读其他组的全部回复,选出其中最认可的回复,在全班分享。此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学习收获。

    三、画廊漫步在读后阶段的具体运用

    尽管画廊漫步策略可适用于阅读的读前与读后阶段,但从实用价值来讲,在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下,其在读后阶段更具应用前景。因此,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在读后阶段使用该策略。

    1.课例背景

    一是授课内容。授课教师选择了美国学乐分级阅读系列读物:《神奇校车:修复骨骼》(The Magic School Bus, Fixes a Bone)。《神奇校车》系列丛书是一套科普故事书,以新颖活泼、好玩易懂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进入并畅游在各个科学领域。《神奇校车:修复骨骼》一书讲述了弗瑞丝老师和学生们正在为万圣节派对做准备,学生克拉罗斯不小心把骨头先生(即一部人体骨架模型)的胳膊撞坏了,为了修复骨骼,费瑞丝老师带领学生们乘坐神奇校车进入到骨骼先生的骨头里,开展了一次神奇的骨骼冒险之旅的故事。本书适合初三年级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已有一定的骨骼知识背景和英语语言基础。但如何把枯燥的生物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授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授课对象。授課对象为北京市房山区某校初三年级某班的37名学生。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好,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喜欢互动式交流,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缺乏自信,不敢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学生们接触的英语原版读物较少,对纯英读物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三是授课目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初步理解读物体裁特点及写作目的;

    (2)深刻理解故事大意,包含骨骼基本类型与功能以及如何治愈受伤骨骼;

    (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提出保持骨骼健康的建议。

    2.画廊漫步前的教学准备

    一是填写阅读任务单,为各个学习站提供设计依据。在学生读《神奇校车:修复骨骼》一书之前,授课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单(reading response),共有以下五项任务。

    (1)写出你认为本书中最有趣的四项内容;

    (2)写出你从此书中学习到的新单词;

    (3)抄写五句你最喜欢的句子;

    (4)写出你读完本书后的疑问;

    (5)制作一张手抄报。

    以上阅读任务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原版读物的体裁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索,敢于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同时为画廊漫步各个学习站的任务提供依据。

    二是设计多层次活动,为画廊漫步提供丰富的话题与知识储备。上课伊始,授课教师通过问题“What problem do the students face?”和“How do they solve this problem?”引导学生回忆书中的主要内容。然后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有关骨骼的一些常识问题,如“How many bones are there in our human body?/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our bones?”,之后让学生在真实的骨骼标本上贴上“hinge joint”“humerus”“skull”“spine”“ribs”等与骨骼相关的关键词汇。然后以骨骼先生的腿骨为例,引导学生回忆骨骼受伤时骨骼自愈和人类施救的方法。接下来询问哪位学生有过摔伤骨头的经历,如果有,就采访这位学生谈谈当时的感受,进而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骨骼。

    通过上述活动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多与骨骼相关的知识,为接下来画廊漫步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3.画廊漫步活动的实施

    授课教师提前在教室墙上的不同位置张贴8张问题海报,内容两两相同,即共有四组不同的问题,还张贴1张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在每张海报或手抄报上,除了核心问题外,授课教师还增加了一些相关图片或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见图1)。教师根据海报和手抄报的总数将学生分成9组。每组学生需要合作回答四组问题以及评价一张手抄报。海报和学生手抄报上的核心问题如下所述。

    海报1与海报5: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in this book?

    海報2与海报6: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book?

    海报3与海报7:If you break a bone, what should you do?

    海报4与海报8: What should you do to have healthy bones?

    学生手抄报:What things or people do you see? (I see…) /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I think…)/ 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I wonder…)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每组首先选择一张主海报作为自己最后要汇报的海报,需要率先回答这张海报中的问题,可以直接写在海报上,也可以写在便签纸上再张贴在海报上。待完成后轮换到另一张海报继续作答,也可对前面小组的回答进行补充与评论。待所有问题都回答完毕后,选择相同主海报内容的小组整合所有学生的答案在班级进行展示汇报并互相评价。

    4.画廊漫步活动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画廊漫步活动有很多亮点。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较大提升。授课教师发现:学生们能积极活跃地参与到活动中,各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对海报内容或他人的作答进行简单的评论。画廊漫步活动帮助学生对图书的内容(例如骨骼保养、骨骼修复等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学生们的答案并不局限于书本,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常识。例如学生在回答有关骨骼保养这一问题中提到“We should go to bed early and get enough sleep”“We should enjoy the sunshine outside, and get Vitamin D to help use the calcium”;在处理骨骼伤害时提到“We should clam down and call for the ambulance”“Dont move and we shouldnt move and touch the broken bone”“Dont afraid about that”等。

    画廊漫步也培养了学生的深层思考能力,对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了讨论,学生的回答包含“To learn some knowledge of protecting our bones and the bones parts. How the bones heal itself and the doctors advice. How to keep our bones healthy…”“In order to learn about the kinds and structures of the bones”等。

    此外,这一活动促进学生用评判的眼光去看待整个故事。在回答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时,有学生写道:“The magic school bus can change itself bigger or smaller , and it can go into Mr. Bones humerus. It is so amazing.”

    对学生的课后小调查也显示,所有37名学生均对画廊漫步活动非常感兴趣,并表达了以下理由:“小组合作总结,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学习知识,交流相互的想法”“从团体活动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互通有无”“可以回答问题,更可以评论别人的答案”“展示环节锻炼提高了口语技能”以及“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等。

    画廊漫步活动也存在不足与改进的空间。由于初次尝试这种教学方式,授课教师在画廊漫步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一,受场地限制,每组作答速度不同,出现了两三个组拥挤于一张海报前的情况。其二,小组汇报时仅一两个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处于无任务状态。其三,在海报鉴赏任务中,学生形容词的使用过于贫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授课教师准备铃铛等道具,限时并提醒学生充分利用回复每张海报的时间。对于鉴赏类任务,需要细化任务并提供支撑词库(Word Bank),并应让学生给出做出某种评价的理由。

    四、结语

    画廊漫步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学习策略。实践表明,该策略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任务驱动式学习。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学会互助合作,明确角色分工,不仅可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与团队精神,还提升了学生深层思维、深度理解与表达能力。需要提醒的是,画廊漫步活动还可以应用在阅读教学的读前阶段。研究者与教师有必要继续深入探索画廊漫步在阅读的读前阶段的应用策略,为有效阅读教学助力。

    参考文献

    [1]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Gray S. Using Gallery Walks in the Classroom[DB/OL].http://shelleygrayteaching.com/using-gallery-walks-in-classroom/,html,2012-9-11.

    [3]Gray S. How To Use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Carousel”Strategy[DB/OL]. http://shelleygray-teaching.com/carousel/.html,2016-5-12.

    [4]张金秀.运用分级阅读培养中学生阅读素养的理论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7):13-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