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实验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作用 |
范文 | 张伟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实验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探究学习规律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以下,将探讨如何通过实验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一、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愿望,以至主动学习,并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小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具有新奇性的环节,如演示与分组实验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五年级“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一课,教师演示了“开水养鱼”的实验。先在试管里放一条小鱼,让学生看到它在游来游去,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靠上的部位,学生被这个“煮”鱼的过程深深吸引,全神贯注地观察,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试管上部的水越来越热了,但是直到水沸腾,试管下部的小鱼都安然无恙,仍然自在地游来游去。学生对此感到无比惊奇,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结论。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并由于经历了神奇的实验过程,对这一知识的印象非常深刻。 二、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的基本方法。思维的前提是充分的观察,这是学生探究世界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习的重要前提,更是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要借助演示或实验,而每次演示或实验,除了所发生的奇妙现象,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也应是学生观察的对象,其中也都包含着重要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科学地把控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某一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究的愿望。实验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可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更为感性的知识,深入了解并探索自然,培养探究能力。 三、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实验应始终从事实出发。在演示与实验环节,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提前进行预测并准备好应对方案,以确保演示及实验环节能够顺利完成。 如果在课堂上出现演示或实验失败的情况,学生的关注度可能会更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实验事实,而且有必要认真检讨,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一课时,教师将燃烧的火柴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但燃烧的火柴并未熄灭。学生们一片嘘声,实验失败了,但教师并未惊慌,而是与学生一同分析这个过程:书上说,二氧化碳并不能助燃,所以将燃烧的火柴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火柴应该马上熄灭,但是现在火柴并未熄灭,这意味着什么?难道瓶内除了二氧化碳还有能够助燃的东西吗?为此,教师引导学生检查整个操作过程,最终发现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橡皮塞密封不严,使空气进入了瓶内,这就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师向学生坦言,这次实验的失败是由自己粗心造成的,并以此告诫学生应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最后,教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再次进行了演示,并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效果,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助燃的特性。在这节课上,教师利用失败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以实验教学磨炼学生的意志 当前,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遭遇困境时容易退缩与放弃。鉴于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融入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哲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诸多成就,是历经千万次失败才取得的。通过让学生体会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怎样测量太阳高度”一课,教师鼓励学生自制太阳高度测量仪。很多学生都没有成功,只有少数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后,再次进行制作并取得了成功;而有的学生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反复制作,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这使很多学生受到挫折,表现出气馁或不耐烦的情绪。于是,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些科学家失败的故事,以鼓舞士气,使学生恢复“斗志”,然后再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再次制作测量仪。于是,这个实验过程就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操作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的勇气,并借此磨炼意志。 五、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在不断成长中会储备越来越多的知识,能力也会越来越高。有些学生会对科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进行很多自主设计和实验。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可能并不高,但教师仍然要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使他们能够继续勇于尝试,经得起失败与挫折,保持良好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学生想要进行自主实验时,可以将想法告诉教师及其他同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師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即便实验失败也会积累经验,为后面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坚持实事求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现象,探讨新问题,并总结新的结论;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与失败的原因,从而让他们能运用更为科学的办法解决各种难题。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安全有效地运用各种实验仪器及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如“怎样测量太阳高度”一课,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太阳测量仪,在学生失败后为他们打气,同时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运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索。这样,使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具备了更强的抗压能力,有利于其综合发展。总之,实验在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郭向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