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堂观察中的数据与情景分析 |
范文 | 黄从俊 于丽娜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不断思考的问题。随着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的不断扩大,通过课堂观察来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也在我国逐渐兴起。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有别于传统的听评课,其优势体现在“课前明确听什么,怎么听;课中懂得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1]。正是由于课堂观察围绕着聚焦主题、关注细节、解析意义、建构创新、促进变化这些关键点,最终才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所以有人说“课堂观察是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2]。 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佛兰德斯运用编码系统,记录了师生在课堂中的言行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这是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端。我国学者从21世纪初才开始接触并传播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认为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是“通过观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4],等等。这些描述具有同质性,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指向教育研究,有的注重教学实践。纵观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课堂观察是一种以课堂描述为研究起点,以课堂诠释为研究指向,以促进师生发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和行为过程。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牵涉到很多人、事、物,有团队合作观察、互助观察、自我观察、跟踪观察等多种方式,有大小不等的观察规模,但都离不开课堂观察数据和课堂观察情景这两个关键因素。 二、课堂观察数据 课堂观察数据通常是观察者依据一定的观察目的,事先对可能出现的某些课堂要素进行预设,并制作出观察量表,然后对课堂上出现的某些行为进行记录、整理而得到的结果。在课堂观察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主题数据。课堂观察是为诊断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服务的,因此观察前不仅要与上课教师协商以确定观察主题,而且要对主题进行任务分解,确定观察量表。课堂观察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追求标新立异,若脱离实际需要就会偏离主题,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二是规范观察量表。确定观察主题之后,就要设计观察量表,并不断改进,以保证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即使所用的是专业量表,在面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时,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若观察量表中的内容过泛、过繁、过度,就会影响课堂观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尝试、改进、规范量表,将其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来做。 三是形成数据互证链。使用科学设计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联系,发现数据是否能够相互证明。所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对象的相关性越大,越能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整教学行为;若二者没有关联或相关性不大,就要引导教师尝试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 四是认清数据的局限性。有了课堂观察数據,就会更加精准地对课堂细节进行描述。但也应该看到表单式、画记式、编码式记录的课堂数据信息比较单一、不能真实还原课堂的实际情况,容易丢失相关信息,因此也不能盲目地只相信数据。 三、课堂观察情景 课堂观察情景是指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的观察内容,主要是指在某观察框架下,对课堂主体、事件、行为、情感等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出现的情形进行记录的结果,也可称之为课堂细节。在实际课堂观察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观察情景的原生态。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应尽量不去打破课堂原来的自然状态,保证记录到的课堂情景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若所观察到的是一节作秀课或作假课,也就失去了课堂观察的价值。 二是抓住典型情景。课堂上充满丰富的情景,但并不是每一个情景都具有研究价值,如何敏锐地捕捉情景、客观地重现情景、深刻地分析情景才是关键。 三是利用辅助工作。课堂情景不可预测又稍纵即逝,因此在观察时除了要准备一些必要的笔、纸、表格之外,还可借助录音笔、摄像机等辅助记录课堂情景。 四是注重情景分析。远离情景的空头议论不可取,但囿于情景、只谈情景,没有专业解读也是不可取的[5]。比如,在课堂上会发生教师代替学生答出“教师想要的答案”的情景,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观察要注重对情景的分析。 四、结论 如果说课堂观察数据是“用数字说话”,那么课堂观察情景就是“用细节说话”[6]。数据和情景都是课堂观察必要的结果,数据可以说明规律,有一定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但缺乏课堂细节描述的数据是空洞的,将难以进行课堂重构。因此,课堂观察数据与课堂观察情景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印证的关系,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课堂评价“有理有据”。 基于证据和实际情景进行课堂观察是一个专业的判断过程,需要深入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更应该结合“此人、此事、此景、此课”进行[7]。不能夸大或缩小单个证据的作用,应该把定量的课堂数据和定性的课堂情景相结合,形成证据链,用整体性的思想去评价和改进课堂。 同时,在课堂数据和课堂情景的使用过程中,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切勿面面俱到。否则看似解构了课堂,但却脱离了对实际数据的解读和情景分析,难以为教师提供实质性帮助。 课堂数据和课堂情景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若不顾被观察者的意愿而散布一些不利信息,会对授课教师造成伤害。这就要求观察者注意保护被观察者的隐私,在将数据用于交流与学习时,隐去教师的姓名、学校名称等信息。 参考文献 [1][4]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沈正元.课堂观察: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J].现代校长,2007(5):56-57. [3]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姬惠光.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张菊荣.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7(9):59-62. [7]郭勇. LICC范式视角下的体育课堂观察点的确立[J].中国学校体育,2018(7):57-58. (责任编辑? ?郭向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