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
范文 | 张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建于1905年的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學,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毁家兴办。办学之初,朱先生就提出了“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的“三心”教育理念,这与当代提出的“立德树人”的宗旨十分契合。 周南中学恪守“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文明自主、阳光向上、责任担当、志存高远”的学生为育人目标,以校本德育课程为重要载体,积极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并通过校本德育模式的开发与实践,努力探索具有“周南特色”的普通高中校本德育课程实施途径,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一、聚焦目标, 以“三层”明晰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一所学校,核心素养不仅是宏观上的表述,还是校本化表达。周南中学结合时代发展和办学实际,提出了培养学生“文明自主、阳光向上、志存高远、责任担当”的“周南气质”。这既是学校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化表达,也是学校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的方向。学校还根据学情,将校本德育课程目标划分为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境界性德育三个层次。 规范性德育以培养“有规矩”的学生为目标。从学生进校开始,学校就对每日常规、文明礼仪等德育常规进行量化管理,通过开展常规学习和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在成长中规范。 发展性德育以培养“有能力”的学生为目标。学校以活动为抓手,构建了以全体学生参与的“四节、三会、两周、一评比”(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五四表彰会、主题班会、双代会,心理健康教育周、国际教育周,最美教室评比)常态活动为主、分年级参与各种主题活动为辅的学生活动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了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境界性德育以培养“有思想”的学生为目标。它是德育的灵魂和最高层次,主要通过学校团委、关工委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 创新内容, 以“三心”彰显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特色 德育是学校办学理念得以渗透的重要载体。学校紧密围绕“三心”理念,开设实施“三心”校本德育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制度建设、活动开展、文化渗透作为课程实施的着力点,通过专项负责、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等形式,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自治心”课程以“文明自主”为目标引领,解决“管什么、怎么管”,以及如何实现由“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转变。每个模块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体现在学校德育的各个环节。“自治心”课程由“他律”到“自律”,把教育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公共心”课程以“责任担当”作为价值追求,强调社会公德和责任担当的影响力。其中,“关爱‘星星的孩子课程”“公益约跑”“街头募捐”等系列活动,均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公共心”课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进取心”课程以“阳光向上、志存高远”作为课程准则,注重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理想,规划未来;举办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争先创优。“进取心”课程激活了学生的青春热血,使学生积蓄进取的能量。 三、拓宽渠道, 以“四型”拓展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路径 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资源挖掘和整合的过程。这需要学校既立足自身优势,又借势借力;既注重理论熏陶,又注重搭建实践平台。为此,周南中学通过开辟“普惠教育型、特色活动型、社会实践型、研学体验型”四条德育课程路径,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普惠教育型”路径特指学校紧扣时代发展特色和德育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全覆盖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以升旗仪式教育、学生例会和德育讲坛等形式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自律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特色活动型”路径是指通过开展具有“周南特色”的“四节、三会、两周、一评比”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自我管理中培养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文明自觉的品质。 “研学体验型”路径是指研学旅行活动,如红色之旅、名校之旅和艺术之旅等,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实践型”路径秉承“让学生不只拥有一间教室”的理念,将学校与社会联接,将知识与应用对接,通过实施具有“周南特色”的“爱心·发展”德育工程,使千百爱心助力个体发展,让个体发展成就爱心延续,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和职业的认知,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其中,“普惠教育型”和“特色活动型”路径主要在校内实施,“研学体验型”和“社会实践型”路径主要在校外实施。四条路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了基础。 学校校本德育课程在全面推进中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浸润校园文化。在“三心”教育理念下,学校以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成功经验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打造“周南人、周南魂”校本德育课程。二是符合教师特点。“周南朗读者”是学校精品德育课程之一,是由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开发出来的。每天晚自习前5分钟,周一至周四由一位学生朗读,周五由一位教师朗读,旨在通过朗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聆听、乐于分享。三是符合学生需要。如“五花社团课程”围绕“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打造五大社团阵营,按照“花有花品,人有人格,花品不同,人格各异,以花品,励人格”的思路,每个社团阵营又各自选取校园里的一种花作为标志,将无形的德育理念具体化。 (责任编辑? ?张慧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