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范文

    邓登明

    

    

    

    摘 要: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随机走访调查湖南85所农村中小学发现,当前农村教育主要存在环境相对落后、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信息技术人才缺位、乡村师生信息技术素养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也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利用数字资源实现教学变革发展的瓶颈和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须消除的数字鸿沟。基于此,作者提出通过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共建共享数字教学资源、建立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着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研训、规范丰富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G629.21?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6-0016-05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加速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十三五”以来全国省级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已达100多亿元[1]。截至2019年第三季末,除教学点外,全国99.5%的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室359万间,95.2%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5.9%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超过四分之三的教师每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全国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7900万个[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各级地方政府也不断出台具体措施,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大力提升地方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逐渐成为新常态。

    作为中部教育大省,湖南省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湖南省各级每年安排不低于10%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2019年“互联网+教育”工作确定为“教育厅长突破项目”,实施“全省学校联网攻坚行动”,致力打通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全省所有教学点全部通网,9495所农村学校网络带宽均提升到100M以上,真正下大力气实现村小、教学点“一个都不能少”“一起迈向教育信息化2.0” [2]。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对于改善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學环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取得新成效、得到新发展的农村中小学数字教学资源应用现状究竟如何?还存在着哪些短板和不足?还有哪些值得关注和应予解决的问题?

    带着这些疑惑与思考,课题组以湖南农村中小学校及其任课教师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探讨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对策,提供推进和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建议,以期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现状分析

    1.受访学校

    本次抽样调查随机选取了分布在湖南长沙、株洲、衡阳等14个地市州的85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从受访学校位置分布来看,乡镇中心校40所、村级教学点17个,占比67.06%;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域内城乡学校之间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差异现状,我们还随机选取了28所县城周边郊区(城郊)中小学走访考察。从受访学校层次来看,调查对象中初级中学占比34%,小学占比46%,农村教学点占比20%。从受访学校性质来看,公办学校80所,民办学校4所,民办公助学校1所。从受访学校人数来看,受访学校总体教师数量9598人,学生137612人,合计147210人。因此,从学校位置、类别、性质、师生人数等调查数据分析来看,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信效度。

    2.受访教师

    此次实地走访中,从访谈群体性别比例来看,接受访谈调查的教师中男性占比74%,女性26%。从访谈群体年龄比例来看,受访者中以中青年教师居多,26%为35岁以下教师,68%为35~50岁教师,处于人生中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见表1)。

    从访谈对象的教龄比例来看,受访对象教龄5~10年者占比26%,10~20年者占比38%,大多数受访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见表2)。随机访谈对象中除了缺少美术、音乐、科学等少数任教课程教师外,我们和受访学校开设的大多数学科课程教师都进行了面对面对话交流(见表3)。因此,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到教育信息化2.0时代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知态度和应用水平。

    3.受访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受访学校各类常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情况:拥有专门学习网站的学校不到30%,基本上城郊中小学才有配置,拥有稳定学习空间的学校很少见到;课程资源库、影音视频库、数字图书的知晓度和经常使用率仅占三成,而且主要源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推送;拥有数字期刊的学校不足五分之一,教师教研交流难以获得最新的外界信息;在线考试系统(包括一些作业评阅手机App软件)基本上只有城郊中小学使用,乡镇村级中小学校尚未配置,受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农村家庭信息化条件局限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学生校外在线学习难以实现。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不同类型的数字教学资源难以区分,有不少教师很少接触和使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问卷填写时相关数字化教学概念需要调查人员给予说明介绍。

    综上可知,农村数字化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距离“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国家计划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普及农村数字教育、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变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受访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

    近年来,湖南省学校联网攻坚行动计划基本上打通了教育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农村中小学校的数字化学习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表5可知,受访学校全都接入了互联网,只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个别学校网络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维护和加强;“班班通”的普及率有望在2020年达到100%。

    在走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只有个别学校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單独设立教学机房,但是仍然配置了10台左右的电脑可供师生教学使用,有较大规模学校还配备了3~5间标准机房,与此同时也有约四分之一的学校希望能加快电脑及多媒体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

    此外,我们还发现,由于专任信息技术教师的匮乏,约五分之一的学校没有开设或难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课程教师兼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或成为“游戏课”;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往往由某个年轻教师临时兼理,懂技术能上课的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在农村中小学中还是空白;约有五分之一的教师从未参加过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培训过的教师也集中反映培训内容往往与学科教学实际关联性不强,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度不够等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学校网络的联通,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增速配置,已让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缺失、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贫瘠,已成为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最大短板和薄弱环节,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5.受访学校数字化资源应用情况

    通过走访了解到的现状(详见表6—9)为:①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经常或频繁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约为51%,还有近一半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或从未使用;②获取资源的方式,42%的教师通过网络临时收集,12%的教师利用随书光盘,而自己主动开发资源和同事分享教学资源占比约为三分之一,而且主要目的是为了日常教学的课件制作和教案撰写,关于课程数字资源的系统开发和建设方面很少涉及,仅极个别城郊中小学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利用网络新平台开展课程建设和优秀教学案例分享;③在数字教学资源的需求度调查中,仅有4%的教师认为完全满足教学需求,27%的教师觉得基本满足,另外46%的教师认为数量太少,16%的教师认为获取不易,7%的教师认为其能获取的资源质量太差;④在偶尔使用或经常使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教师中,有86%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提升比较明显,6%的教师感觉非常明显。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内心还是非常期待有更多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数字教学资源可供选择和参考,也非常乐意将数字化教学方式应用到现实教学中。

    三、对策建议

    数字教学资源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优先选择[3]。而现实中,农村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校园教学资源匮乏、信息技术人才缺位、农村学校师生信息化素养薄弱等诸多因素,已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利用数字资源实现教学变革发展的瓶颈和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消除的数字鸿沟。

    基于此,结合实地调研,针对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构建农村地区立体化数字学习空间

    从数字资源学习空间的维度来看,仅有传统的学校教室、实验室、机房等物理场所,显然不能满足和适应数字时代多维学习空间的需求。数字化学习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数字空间,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也呼唤着校园(课堂)内外信息环境的对称支撑。

    在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当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家庭)贫瘠的信息基础条件现状,已然成为数字时代农村学生学习的最大困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乡村振兴战略》)中指出:“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

    在《乡村振兴战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诸如“信息惠农、数字强农”这样的优惠补贴政策,聚力建成、建好农村信息通信网络,提高农村家庭网络入户普及率和电脑持有率。考虑到多数农村家长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等现状,软件通信行业、企业应开发适合农村学生操作和使用的学习软件平台,应避免“网络通到哪里,学生倒在哪里”的情况发生,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管控和约束农村青少年的网络学习行为,为不同区域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乡土特色数字学习资源,使农村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创设农村校园内外立体化学习空间,形成绿色健康的农村数字教育生态。

    2.加快农村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城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倘若没有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又谈何教育的现代化。其中,硬件是基础,资源是关键,校园是主阵地。

    首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对照《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尽快完成农村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提供必要的环境。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行业要认清角色、持续作为,共同建好国家“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数字教学资源应用提供平台保障。再次,由优质学校扮演数字教学资源供给的“领头雁”,教育科研院所遴选推广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整合开发系列配套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最后,建好“城乡一体化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立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结对帮扶、县域中心校与乡镇村小友好联姻的教育机制,共同开发适宜地方需求的教学资源,推进中小学数字教材在学校的普遍化、常态化应用。同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教育文化输送到偏远贫困地区,进一步缩小城乡资源配给差距,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3.加快建立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队伍,为农村数字教育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不断提倡“数字技术人人会、数字空间人人通、数字资源人人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信息技术设备能否发挥作用,“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平台能否产生效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能否深度融合,其决定因素不在于信息技术设备的先进与否,而在于人,特别是教师。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乡村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不多,大多数只会使用简单的办公软件。有些教师甚至连利用Word输入文字、利用PPT制作课件、利用Excel处理数据都不太熟练,使用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平板等智能化设备进行教学对他们来说更是具有很大的难度。

    为了解决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低的问题,教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受制于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缺位,效果并不明显,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仍处于低位运行的阶段。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迫切需要“能教信息课程、能运维数字设备、能开发数字资源”的实用性技术人才来填补这一巨大的教育空白。考虑到这一类教师工作岗位“专业但不必高端”的特殊性,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引导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定向培养计划,持续面向农村培养一批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信息技术教师;区县教育部门在教师选聘时应设立信息技术教師专岗,即使条件有限也至少应确保每个乡镇1—2名的专人配置,服务农村数字教育,助力农村教育现代化。

    4.多措并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研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资源是媒介,应用是目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字资源的应用效能,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进程。要真正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的精神落到实处[5],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重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体系,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将以往侧重计算机操作的培训重点转向信息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融合培训,明确“多媒体素材摄制”“多媒体课件制作”“慕课和微视频设计制作”“信息技术设备运维能力”“学习空间开发与移动终端软件应用”“网络资源检索与获取”等培训任务,提升农村教师培训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各区县应尽早制定并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工作能力专项培训计划,因地制宜采用送培到校、校本研学和区域研修的方式对专任教师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同时针对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教辅等教学管理人员灵活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从而达到快速提升农村教师信息化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目的,以此缩小城乡教师信息素养差距。再次,建立压力传导机制。教育部门要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定期培训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不能因为乡村教师的职业身份而降低标准。对于考核培训不合格的教师,要安排其重新学习,直到合格为止。此外,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研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课程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更好地发挥数字资源应用带来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后,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树立典型,深化资源应用,形成一批善用数字资源的名师队伍。

    5.规范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积极培育农村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属于“小众”学科,教学的时间、目标等较为随意,且不作为考试科目,处于边缘“鸡肋”的状态,这些情况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字资源,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首先,要强化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严格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保障教学课时数、教学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考核力度,检测学习效果。其次,要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频次,培养学生的数字资源筛查获取能力、信息应用处理能力、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意识。最后,要建好校园文化创意数字空间和学科实验数字空间,让学生通过创意作品的展示分享、学科实验的互动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思维习惯,为其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农村数字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全面有效地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方式变革农村教育已成为必然可能和应然选择。面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现实窘境和数字鸿沟,我们提出上述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1):1-7.

    [2]沈颢.湖南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 [EB/OL].http://www.xxcb.cn/event/changsha/2019-11-06/9110258.html.

    [3]教技[2017]7号.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Z] .

    [4]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5]教师[2019]1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Z].

    (编辑:李晓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