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向度与管理:基于教师专业生长的视角 |
范文 |
单增义,江苏省徐州市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镇中心中学业务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徐州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徐州市师资培训专家组成员,曾获江苏省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省市级重点课题8项。 [摘? ?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是促进教师专业生长的重要一环。教师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很多,这些时间具有零散与短暂的特点。从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向度来看,它具有正向引领和融合加工功能,体现了时间的本真意义与教师的社会价值。有效管理碎片化时间需要探究影响时间管理的因素,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与认同,加大名师示范与专题培训力度,并运用结构化思维方式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 [关键词]碎片化;价值向度;专业生长;时间管理 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教育部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教师要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每一位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还要有计划地进行自我研修。而科学利用与管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发挥碎片化时间应有的价值,是自我研修的重要途径。 一、碎片化时间定义 1.广义范畴 广义上的碎片化时间泛指人们乘车、排队、餐后、等人、会隙、购物等不确定的零碎时间,是工作与特定任务之外的短暂、闲散的时间。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白领群体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普遍较高,如他们普遍会随时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处理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情,蓝领群体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则较低。但是由于碎片化时间的短暂性与随机性,其大多被人们浪费或仅做休息之用。 2.教育范畴 从教育视角看碎片化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工作中除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学校教研活动之外的闲余时间,是可以直接用作自我专业发展的时间。比如,走进学校图书室进行短暂阅读或查找资料,或者反思当天教学的得与失,写写教后记,或进行网络学习等。二是工作日外的双休、寒暑假中的自主时间,除去用于做家务、孩子教育、购物、出游等活动的时间,剩余的零碎时间也比较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进行专业发展活动,这些活动可称为碎片化学习。 二、相关概念辨析 1.碎片化知识与碎片化学习 知识是逐渐积累的,知识与理论的形成是渐进的,从这一角度来说,知识是碎片化的,或者说由碎片化的知识组成系统知识,最终形成理论。而在教育进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整合各类知识为教育教学实践所用,为促进学生与自身发展所用,这一过程就是碎片化学习的过程。比如担任班主任工作,对班干部的培养、后进生的转化技巧与方法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与学习中获得;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也需要经过多年积累与领悟,在日常写案例、随笔及研讨培训中获得,这些学习活动又多是在课余完成的,因此是碎片化学习的成果。正如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所说,“知识本身是碎片化的,处处留心皆学问”。所以我们要把碎片化学习当作一种习惯。总体来讲,碎片化知识需要碎片化学习,而碎片化学习可以促进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甚至是体系的构建。 2.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是并存的。个人知识的积累既需要碎片化学习也需要系统化学习,但不同知识有时要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等知识是教师以前在大学阶段通过系统化学习获得的,工作后有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也需要系统性学习,比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工作后更多的是碎片化学习,并由此获得渐进式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提升,比如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论文写作技巧等。系统化学习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段,一般是集中在几天、十几天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有鲜明的学习主题,有时还要进行考核测试;碎片化学习则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知识补充,比如及时向老教师请教、查阅网络与图书室资料等。 3.碎片化时间与时间碎片化 碎片化时间与时间碎片化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指平時工作之余零碎的小块时间,后者则是人为地把大块时间人为分割成若干小块。通常,我们会在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中走向成功,也会在时间被人为碎片化中滋生惰性。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完成小块任务是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的表现,而人为把时间碎片化再赋予任务是工作拖拉的表现。例如,在每节课后写写教后记,看看微信群通知,或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利用课外活动与读书团队一起研修,或在教学网站、公众号互动、进行视频学习等都是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表现。所以,应提倡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而不是有意把时间碎片化造成浪费。 三、碎片化时间的价值向度 1.彰显时间的本真意义 深圳大学的汪天文教授说:“时间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时间体现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1],海德格尔认为“要领会生存的意义离不开时间这个维度”。他们都赋予时间以积极的意义,时间在奋斗中得以焕发生命的光辉,并在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体现出时间存在的本真意义。回视教师的工作,只有学会规划时间、珍惜时间,用好碎片化时间,在时间的“度量”中不断拓展时间的宽度,才能一步步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教育,体现教育应有的张力,诠释教师的生命意义。 2.引领教师专业化自主生长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看,“自主”指主动选择、体验与创造;“生长”即建构。自主生长式发展可以唤醒教师沉睡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逐渐形成“自我体验—自我导向—主动建构”的反思及成长路径。碎片化时间虽然是短暂的,甚至随机的,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却可以集腋成裘,是教师专业提速的“加油站、催化剂”。因此,养成良好的碎片化学习习惯能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生长,加速名师成长进程,形成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 3.促进经验知识的整合加工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属于经验知识。碎片化时间是广大教师反思经验知识、升华理论的良好契机,是教师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二次融合加工的“工作间”。一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教研、培训活动获得的材料繁多、凌乱无序,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做“加减法”,对习得的知识进行梳理、重组与深加工,不断提升对自身专业的掌控能力。二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零碎的、浅表化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整合、反思与提炼。三是教师每天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授课和学生管理,以至于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余通过随笔、案例、论文、课题研究、网上研修等形式及时总结,从而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 4.提升教师的社会价值 从传统意义来说,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肩负着传承文明的重任。教师的职业首先具有社会性,教师的劳动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不能割裂地只谈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体现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一方面需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加快个人专业知识的增值;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劳动创造物质文明,传承精神文明,传授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培养与训练一批批能够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未来公民,促使教师的社会价值最大化。从这一方面说,教师要尽可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与研究,研究社会、学生、家长与课程,及时吸纳各方面知识,充盈自己,以服务社会。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教师的社会角色进一步多元化。 四、碎片化时间的管理对策 1.探究影响时间管理的因素,聚合零散的碎片化时间 影响时间管理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概括地讲,内部因素就是个人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因素。调查显示,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人自控力弱、成就意识不强,或者错误认为碎片化时间没有价值等方面,因而没有学习动力;家庭方面多体现在家里孩子小、家务事多;学校方面主要是引领不够,政策支持不足;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过多等。通过访谈也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务重、工作时间长、竞赛多、评比多,从而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些都是干扰教师时间管理的不利因素,学校需要思考对策、改变做法,让教师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未来。比如会议尽量少开,改发邮件、微信传达,或几个会议合开;合理安排教师子女接送上学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及学校可以聚合出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2.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与认同,培养碎片化时间管理意识 当前,教师碎片化时间的管理意识普遍淡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引领与推动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学校要强化教务处、教科室的管理职能,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读书团队、“四有”好老师团队来推动教师的发展。还可以通过评选学科首席教师、各类标兵,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与奖励力度,提高广大教师想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认同感。教育主管部门则要加强这方面的顶层设计,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并在评价与激励中引导教师合理规划与自主发展,逐步树立碎片化时间管理意识。要激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完成某一工作的自信程度,涵盖了对结果的期望[2]。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高碎片化时间利用率,逐步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学校可以通过目标引领、初尝成功、参与活动、情绪唤醒等措施激活教师自身潜能,汇聚教师专业发展源动力。 3.借助名师示范与专题培训,优化碎片化时间管理方式 恩格斯曾说:“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虽然现在不少教师有一定的发展意识,但对于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如何优化时间管理方式、还需要名师的帮扶与指导。调查显示,省市名优教师、特级教师每个工作日约有1.45小时的碎片化时间,双休、节假日闲余时间更多,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名师们都有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在他们看来,碎片化学习要采取“填补法”,而非“合并法”,这样可以利用点滴时间完成小块任务,实现量变到质变;平时则采用手机备忘录提醒法、列表法等安排相关任务。因此,学校及各级主管部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名师的示范作用,组织名师开设专题培训,现身说法,让年轻教师能够学到名师的直接经验,学会高效管理自己的闲余时间,加速个人成长进程。 4.运用结构化思维方式,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 针对碎片化时间零散、无序的特征,可以运用结构化思维方式对其加以合理规划,以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结构化思维是一种高效工作方式,结构化思维方式的作用是快速完成方案,条理清晰,有效整合碎片化时间。结构化思维的步骤包括“确定任务—情况分析—制订计划—分解任务”。即在总任务下分解出若干子任务,建立任务账单,放置在办公桌旁,周周如此,使教师快速、全面、深入地利用小块碎片化时间进行清单式、导向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这里要把握两点:一是时间碎片化了,但学习体系与结构要保持整体性与连续性,要分析自己有哪些学习任务需要分解;二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每周有哪些碎片化时间,以及如何分配这些碎片化时间。 总之,在工作时间、家庭时间、休闲时间与个人时间中把握住碎片化时间,做好相关“规划与准备”,进行终身碎片化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关心教师的发展,加强培养、培训与指导,完善制度建设,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促进每位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并以自己的成就影响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师生一起成长,一起收获幸福与未来! 参考文献 [1]汪天文.时间理解的三个向度[J].深圳大学学报.2004(21):24-24. [2]肖克奇,等.大学生碎片化时间管理现状调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55-57. (责任编辑? ?姚力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