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
范文 | 王海青 齐冠宏 王未冰 [摘 要]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应该拥有健康的体魄、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关 键 词] 辅导员;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92-01 一、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观念 现阶段,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离开父母来到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中仍然会沿袭以往我行我素的作风,缺少分享和礼让,导致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冲突矛盾不断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大一学生中。 (二)社会观念 目前,有的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采取一切手段,会侵害到他人的利益,例如,评选助学金的过程中,欺骗老师和辅导员,侵害本应该获得帮助的学生的利益。 (三)基础教育的缺失 在基础教育中,爱的教育和分享教育是比较缺失的。现阶段,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在升学前,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成绩和排名,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同窗之爱和师生之爱。基础教育下的教师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忽视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关注,加重了学生不会分享的行为。 二、輔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足 辅导员所需的专业知识是非常广泛的,虽然他们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但并没有系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所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任何一个学生事件,都需要辅导员通过现象去分析本质,需要辅导员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沟通。 (二)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该使学生养成爱自己和爱大家的观念,但实际上辅导员往往忽视了对这一观念的培养。 (三)辅导员自身情绪疏解和压力管理方式不恰当 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应该对学生进行减压教育。实际上,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面临压力的过程中,辅导员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减压方式,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辅导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类的专业学习 辅导员应该掌握比较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购买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进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同时,辅导员也应该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简单方法,给大学生进行心理减压和疏导。 (二)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辅导员要培养班干部积极发现学生问题的能力,并反馈给教师。 (三)辅导员还须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辅导员要学会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传递正能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积极向上的辅导员带出来的学生也会是积极乐观的。 (四)课内课外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 在大学生文化基础课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辅导员和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课上和课后的双重交流和沟通,辅导员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能量。在课堂上,辅导员可以通过团队游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怎么解决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沟通和干预的效果。 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应该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所以辅导员应该加强对学生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礼让、分享和包容,让学生懂得通过爱心去帮助弱势群体,关注后进生,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共同学习和进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驱散心理问题的阴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新慧,刘玉莲.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的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2]陈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3]黎琛.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