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代学徒制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
范文 | 鲁刚强 [摘 要] 高职院校已经过10多年发展,一直在努力探寻更好、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育人模式,是校企深入合作的一种具体体现,它能很好地將企业用什么样的人才与学校培养什么的人才有机结合在一起。 [关 键 词] 学徒制;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48-01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推进,各高职学院针对不同的专业都纷纷开展了试点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招生即招工难实现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要求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但是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来讲,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合作企业一般都是大型的企业,这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学生在学徒制的过程中主要是在企业的流水线上工作,“90后”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愿意在流水线上工作,从而导致企业愿意招生即招工,但是学生又不愿意在一线工作,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现代学徒制。 (二)参与现代学徒制学生人数规模不大 参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中,要么是大型企业,要么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大型企业学生基本上都在一线上操作,时间长、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学徒制。在中小型企业进行学徒制试点,不仅岗位与专业对口,还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参与公司的真实项目开发,学生能学习真正的技能,但是这样的企业对学徒制的规模需求又不大。参与学徒制的学生,是企业自行选拔出来的,这样造成想参与学徒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落选,从而导致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人数规模不大。 (三)参与学徒制的学生成本较高 参与学徒制的学生由于还是学徒,且需要企业师傅的指导,暂时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企业一般只会给学生每个月发点生活补贴,而且企业一般都不提供住宿,这样就造成了学生需要在企业附近租房子,造成学生费用的上升,从而制约了学徒制的进一步推广。 (四)人才难留住 通过企业对学生的培养,当学生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价值的时候,由于企业给的待遇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学生这时就会选择跳槽。这就造成了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企业把学生培养出来后却又留不住自己培养的人才,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所以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不高。 二、成农院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参与教学环节,给学生最完善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是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是由企业来衡量的。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一定要有企业的参与,这样制订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企业所需的人才。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离不开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共赢,因此要为学校提供一些培养人才的方法和方向,高职院校则要根据企业需求制订培养学生方案,这样联合起来设置培养方案。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校积极与企业共同探究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计划,设定专业核心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习与工作技能一同在学校、企业共同完成,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有发挥的空间。 (二)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课程教学 电子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一般由在校专任教师完成;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至少由两名以上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其中一名必须是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来参与核心课程的教学。企业工程师可以将企业的相关项目带入教学中,通过仿真或企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充分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当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前掌握企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毕业后在企业中实习,给学生适合的岗位,让学生逐步发展,积累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促进实习生的积极发展。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院制定并出台了较多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文件,其中参与学徒制的学生成绩构成也出台了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参与学徒制的学生评价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学生本人也要参与,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互评,从而体现出多元化、全面化和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在成农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探索,解决了人才培养标准问题,解决了教学团队问题等。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群,元梅竹.现代学徒制的几种基本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4. [2]李存霞,姬瑞海.产教对接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2014(14):24-25. [3]李和香.现代学徒制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