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①
范文

    付晓华

    [摘 ? ? ? ? ? 要] ?从互联网金融概况入手,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下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关 ? ?键 ? 词] ?互联网金融;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88-02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始,互联网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大举进军金融行业、传统金融机构并创新金融服务。人们借助互联网金融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资金融通和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势必成为当今及未来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互联网金融的出現与兴起,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相关金融专业人才的贡献。

    高职高专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背景之下,应积极重视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潮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更高质量的相关专业人才。

    一、互联网金融特点分析

    (一)服务成本与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降低

    首先,投融资双方利用互联网技术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直接资金融通,减少了中介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过去资金融通是要借助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完成,在此融资过程中要支付不菲的中介费用。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成熟、工具的广泛应用及网络平台的搭建,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金融服务网点与用人数量在减少,金融服务成本在降低。

    (二)创新性与以前相比,具有较强性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经营模式、金融产品与服务、交易过程和客户体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2013年出现的余额宝,就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创新性特征,操作简便,可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业内用人标准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引进特定业务所需的专业人才以及面对新兴业务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传统的银行、证券、基金从业人员的需求逐渐减少。如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未来金融管理专业应该注重的方向。

    (三)参与主体与以前相比,数量众多

    依据参与主体与所处的行业不同,可将目前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主体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互联网企业、传统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主体对人才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针对目标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合理优化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毕业生入职后,迅速单独开展相关业务工作,节省目标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成本。

    二、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的不足

    (一)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是本科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精简版,并做合理优化,导致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学生的基础知识欠缺。二是开设的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适应传统金融业务与传统就业岗位,并未及时加设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课程。但是许多新的岗位在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下衍生了,此时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可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与市场人才需求是分离的,学生今后的就业、职业的归属感和行业的认同感可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二)专业实训教学未能被重视及未能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理论课程课时较多,而实践课时较少,学生实践能力比较欠缺,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没能有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理论与现实应用没能很好地联系到一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掌握不理想。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业态下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开设金融管理专业实训课,主要是以传统就业岗位为依据开设的,如“证券投资模拟”“商业银行业务模拟”“保险业务模拟”等实践训练。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用人需求在逐渐减少,新兴的金融机构需要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已不能满足新业态下的用人需求。

    (三)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在课堂上,老师依然是自言自语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对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虽然授课内容按照计划完成了,但是学习效率并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枯燥而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考核方式大多数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开卷或闭卷纸质考试。

    目前,p2p贷款、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等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这些新的内容在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进来,如果在讲授与考核这些内容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势必不尽如人意。

    三、针对互联网金融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一)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适当变化

    根据经济形势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每年度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和调整,要删减一些课程,同时也要增加一些新课程,在增减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学生接收到的必备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金融下,教师应更多地向学生传递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相关内容,提高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夯实金融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适当开设计算机与互联网基础知识课程。比如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着重教学计算机数值与编码、计算机系统架构、计算机常见算法、增加互联网相关技术,以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应对未来金融发展的需要。

    (二)增加互联网金融实训内容及相应实习

    在教学中,可以当下比较流行的“众筹”为实训内容,比如“众筹”中最常见的类型有两种,分别是产品型众筹和捐赠型众筹,教师给学生讲解众筹基本流程完毕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训作业,让学生做产品型众筹和捐赠型众筹,亲身体验如何编制众筹方案、如何在众筹平台注册、如何发布众筹产品介绍等相关流程。以众筹为例开展互联网金融实训有很多便利之处,众筹平台众多;可在知识服务平台为他人提供免费众筹,增加实战训练;众筹过程需要较多的沟通交流、文案写作、现场演示等,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文字与表达能力。

    另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习技能。学生通过岗位职业能力训练,能够感受到职业环境的真实性,了解到企业文化,认识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节省了企業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成本,实现了双赢。通过“企业进校园”这样的活动,把教学和市场相联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紧密结合。再者可以请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如开设创客教育课。将优质校外资源与学校创客教育很好地对接,将会极大地推动校园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让学生根据兴趣去探究,注重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老师充当“领进门”的角色,更多时候是让学生打开脑洞,充分展示创意。

    (三)教师需提升自身素质,多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有很多种途径,比如目前他们更擅长通过手机网络获取所需知识与消息。所以教师要有一种超前意识,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才能满足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当今社会,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与时俱进,要具有现代化特征,要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并运用到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

    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中,可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变成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在改革考核方法上,可以改变传统的答卷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结合的背景下,成为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金融具有服务成本低、创新性强和参与主体众多等特点,对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训、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该短期内不会消失。高职高专院校不能忽视这种影响,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快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变革考核方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建宇.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6).

    [2]孙洁.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经贸实践,2016(12).

    [3]梅媛.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百家争鸣,2016(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