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型本科《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① |
范文 | 姚永玉 宋伟志 周辉 [摘 ? ? ? ? ? 要] ?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目前汽车行业的就业需求,提出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对实施过程加以阐述。提出模块化教学和现场教学跟踪记录方案,对取得的显著效果进行分析,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给其他课程改革提供有效途径。 [关 ? ?键 ? 词] ?应用本科;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跟踪记录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90-02 一、引言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作为汽车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工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的一般知识以及常用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和选用方法,具备装配和检测常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技能[1-2]。《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在汽车专业知识结构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从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所需电学知识的驱体[3-4]。 按照车辆工程专业2016版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规定,距离实现《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以及让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这迫切要求对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改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革原有的考核方法,以实现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本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是适应人才市场的迫切需要。从我院车辆工程本科招生伊始,《汽车电器與电子技术》课程一直被确定为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程。但是目前我院的《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课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顺序不合理 本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以整车的电器线路和电子控制系统为主线,讲授汽车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各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控制策略,但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却同步开设,因学时有限,授课时不可能补充学习本课程所需的电工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汽车实验室建设的日臻完善,该课程某些章节已基本具备在实验室上课的条件。依照2016版教学大纲规定,本课程以理论授课(26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的模式进行,理论和实验学时的缩减加剧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 (三)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不足 以往,《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学生被动听课,结合课后或考前复习,或在网上寻求资料,这对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盲从性,迫切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每个章节讲授前能对基本知识有一些认知,并能够与专业课老师及时沟通,做到有针对性的预习。 三、课程改革实施过程及效果 针对本课程存在的问题,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和本课程教学改革小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调整课程的开设顺序 围绕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保持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实现知识的连贯及依托,将《电工电子技术》开设时间从第4和第5学期调整到第3和第4学期,电工和电子实习专用周从第5学期调整到在第4学期。这样,第5学期开设《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已经具备,不仅使《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可依托性,而且对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检测的理解度有大大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本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2014级车辆工程本科学生《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看,有以下几点改变:(1)课堂教学不需要再补充有关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学生对于电路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明显提高;(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得到加强,表现在连接电路和对电路的故障排查过程中,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3)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特别在学习车身电器和电控技术的应用知识后,能提出设计层面的问题。 (二)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 针对课程学时有限而内容繁多的现状,将《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即整车电器电路、车身电器与电控、发动机电气与电控以及底盘电气与电控四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结构与工作原理、在车上的布置、实际布线和接线以及如何读电路图并判断故障。为了保证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实验室引进深圳风向标公司开发的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教学设备。该设备具有电路搭接和故障诊断设置功能,并自带考核系统,方便任课教师实施现场教学,并能够实现实时考核。 (三)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模块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促使学生重视现场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将现场教学的跟踪记录表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且学生需要准备随时接受老师的考核,所以课前资料查阅和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诠释“传道、 授业、解惑”的真正内涵,2013年,课题小组已经在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申请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顺利通过学校重点网络课程建设专家评审委员会的验收。该平台的功能:(1)将本课程的教学文件及所有学习资源(包括近两年的期末考试原题)对每一位学生开放;(2)提供学习的讨论区和答疑室,老师不仅可以在线答疑,还可以将与现场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和最新学习资料上传,并发起一些相关的讨论,通过在线讨论和答疑,解决学生的困惑;(3)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电子作业,激发学生查找新知识的兴趣,并锻炼学生归纳总结汽车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4)通过电子作业的收缴情况、学生在线的时间以及参与讨论次数的统计,区分考核环节的一些成绩项,使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更客观更真实。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两个学期的使用,访问量超过5000人次,访问的学生四个年级都有,讨论区更是异常活跃,涉及的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汽车专业的其他课程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考研问题以及汽车新技术交流问题也屡见不鲜。网络教学平台几乎成了本专业的一个集体讨论区,抑或是本专业的师生交流平台,不仅起到传播知识、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为本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平台,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为专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保障。 (四)改进考核方法 鉴于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对原有的考核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以给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激励机制。 (1)改变期末成绩評定目标,将原有的平时+实验+末考变为出勤+现场教学+网络考核+末考;(2)加大现场教学环节的成绩比例,从原有的平时(20%)+实验(20%)+末考(60%)成绩比例变为出勤(10%)+现场教学(40%)+网络考核(10%)+末考(40%);(3)制定现场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判标准,实际的接线和故障排查的正确与否及快慢程度依据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考核系统进行打分,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并使现场教学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区分度;(4)网络考核依据特定时间内的访问量、在线时间、参与讨论次数(这三项数据网络教学平台自动统计)以及电子作业的完成质量情况;(5)弱化卷面成绩,调整为40%,与现场教学成绩比例一致。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期末总成绩的分布趋于合理,尤其是现场教学的40分设置,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所有环节的学习,在课前预习、网络平台讨论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都需要亲力亲为,一改往日的抄袭现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索取,同时加强动手实践技能的训练。实施以上所有环节后,末考的高分已是必然。而且,一些在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方面有想法有创意的同学也加入一些老师的科研团队中进一步学习和创新。 四、结论 针对本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保持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合理设置车辆工程课程,将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衔接与渗透,改变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融为一体,将模块化教学和电子考核机制引入课堂,改变课程考核目标和考核方法。实践表明,效果显著,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索取,又解决了本课程的课时设置偏少而知识点繁多现象,促进学生掌握以点带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方法,且课程的考核成绩在全面提高的同时,既体现了公平公正,又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真正体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学以致用,真正符合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本课程改革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谈炳发,崔世海,孙苗钟.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15(4). [2]李波.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1). [3]熊新,朱龙英,吕红明,等.《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5). [4]汤沛,李书伟.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