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建设 |
范文 | 王丽岩 李淑文 梁红 陈轶 [摘 要] 我国教育的不断优化与改进使得各个教育阶层都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在不断完善,力求通过反复论证与实践探索出一套科学性较高、实践性较强的人才质量培养评价体系。详细地介绍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整个构建思路与构建过程,并结合实际教育情况与发展环境对评价指标的具体运用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28-0056-01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 (一)评价指标构建目标的确定 在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时,最重要的就是对整个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设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应当始终让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进行联系,可以通过院校合作联合办学,这也是我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学校可以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教育局和学院的核心教师,医院的护理专家团队的共同探索与调查之下,针对社会大众的岗位群、职业能力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团队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互学交融”为核心,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的护理人才建设模式。 因此,在进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时应当将能力设定为考核标准,同时结合市场的就业情况,按照科学合理和动态性的原则,以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及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力求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关系达到有效分析,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分配情况。 (二)建立多角色评价队伍 从我国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来看,评价的主体大部分都是由行政领导构成的,但实际上这种单一片面的主体评价是极不客观的,这对院校人才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能够对院校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的评价体系应当是具有一定发展性的,评价所强调的应当是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评价体系的主体。应建立三者之间具有互动关系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成为三者交互的一种活动。 (三)根据评价指标划分等级 在专业人士及骨干教师和医院护理专家组成小组讨论及对上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体系的整理后,可将评价指标一共 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等级主要是由学校评价实测单位评价与社会 评价构成的;第二等级包括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就业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创造能力。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评价,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等级评价,其操作性与科学性都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 二、评价指标的具体运用 (一)评价活动的具体建立 在运行上文所提到的评价体系时,确定由学校、医院护理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由他们根据指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下一步的评价活动。原价活动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就是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自评和专业评价,详细来说就是学生在阶段内对自我成绩与能力的一种阐述,通过演讲和纸质的形式交给教师形成一定的参考作用,而专业评价就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价机构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批,将教学和评价体系中的一系列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反馈。外部评价,顾名思义就是由外部人员如社会上的学生亲人、学生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等,学校可以通过与这些客体建立一个固定的关系,在后期通过对学生就业的追踪和调查,不断完善评价活动的开展。 (二)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 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后,反馈信息的收集也尤为重要,信息的反馈是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群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影响着评价体系的后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具体落实与实施情况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达给教师与学生,使他们对各自的专业工作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不论是教学水平还是个人的学习情况都有全面解析,并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与教学方向,不断提高自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根据已有的教学规律和评价长时间形成和判断的,从客观上分析由于其难以真正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且没有运用专业的数理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定量分析结果必须要和定性研究判断有机结合才可以完全保障体系的合理性,但在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中,很多指标是难以量化的,只能进行等级分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该评价体系仍然有待改进。 综合而言,为了迎合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不断改进,突破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弊端,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育效率及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指标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109-111. [2].李道志,余绍军,符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指标及其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2010,31(4):122-1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