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
范文 | 张志红 [摘 要] 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直接的场所就是数学课堂,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数学课堂还存在着低效的现象,对此现象提出解决策略。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课堂;低效;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34-01 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直接的场所就是数学课堂,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还存在着教师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这都是低效课堂的表现。因此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有效,也是小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课前准备不足 调查显示,有67%的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明确, 60%的教师不准备教具。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比较简单,不用去钻研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了解不深入,认为只要学生会做题就行,对数学中的思想和方法不重视;另一方面,有些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根据所讲内容准备适合的教具,由于数学本就比较抽象,加上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不足,导致学不会或数学知识掌握不好,这也是数学课堂低效的一个原因。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过度依赖课本 调查显示,有73.3%的教师依赖课本,56.7%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的本身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依赖书本知识,没有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容补充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常识,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导致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低效的一个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都偏重于考试的分数多少,对于先进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多,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数学知识总结不及时 调查发现,只有30%的教师能及时总结,有70%的教师习惯下课前总结。有的教师觉得在课堂上总是重复说一些数学知识太浪费时间,怕不能完成进度,不如留到下课前一起小结。小学生不会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要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帮助才行,所以小结很有必要。 (四)教师对学生关注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低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只有28%的小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有72%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有64.7%的学生做练习时不能独立完成,这些都表明小学生參与度不高。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固定的一小部分,有些学生会解答,但也不举手发言,怕自己回答错误学生会耻笑,教师对这一部分的学生关注度不够。 三、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做好课前准备 要想改变数学课堂低效的问题,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才能分析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学与先进教学方法并用,加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理解数学中的难点,例如圆面积的推导、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时面积会减少,诸如这些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增加生活中的数学,加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进数学课堂的高效化。 (三)注重数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到课堂上及时小结 每一堂数学课都包含多个知识点,小学生不会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这需要教师对旧知识及时复习,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做到学习一点总结一点,让学生慢慢学会自己小结。 (四)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除了关注经常互动的学生外,还要更多关注比较沉默的学生,尽管他们回答问题或练习时不积极,教师也要常提问他们,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形成高效课堂。 ◎编辑 武慧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