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育问题剖析
范文

    郭邦福

    

    

    [摘? ? ? ? ? ?要]? 中职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后,生源素质下降,导致中职数学教育问题的产生,并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中职数学教师一直努力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而仅从教育学范畴、微观层面去分析问题,难以探寻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更無法寻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从更高、更宽的视野去看待问题,也许能帮助教师找到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

    [关? ? 键? ?词]? 中职;数学教育;社会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86-02

    一、导语

    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学校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都有鲜明的社会属性,而且学校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因此,如果从社会属性这一视角来看教育,以社会心理理论分析教育问题,也许能找到产生问题的深层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中职数学教育问题剖析

    (一)宏观层面——社会群体对中职教育的刻板印象对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影响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初级技能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一定位是国家根据社会建设的需要和教育层次确定的,没有真正的等级之分。但在大多数社会群体的观念里,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轻视中职教育。

    正是因为社会群体对中职生的这种评价,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就给自己贴上标签,认定自己是失败者。而一旦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让有着相似状况、相似经历、相似遭遇的学生真正形成一个同龄群体时,由群体的影响形成的群体压力,让学生更坚定地认同自己的后进生身份;数学差的学生在这找到了“知音”,不再为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差、习惯差而羞愧。群体的力量对数学学习产生比以往更大的排斥力,导致数学教学问题的产生和扩散。要想消除这种力量对教学的影响,如果没找到很好的路径,是相当难的事情。

    (二)中观层面——中职学校内部非数学教师群体对数学教育的态度影响数学教学

    中职学校这一大群体,大致划分为专业课教师、基础文化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等群体。在这些群体中,学生是最弱的群体,他们大多还处于未成人阶段,思想上未成熟,对学习以及很多事情态度的形成,易受其他各种群体思想所左右。在教学活动中,每个群体对待数学教育会有自己的态度,这些态度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直接的影响。

    学校管理者的中职教育理念和对数学教育的定位,直接起方向性作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最终体现到教学课堂中影响着数学教育效果。而专业教师这一群体方面,由于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相比文化课,学生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只要专业课教师对数学教学存在偏见,并影响着学生,将会对数学教育产生很大的阻碍。

    (三)微观层面——数学教育中教师、学生和数学课程之间的态度模式失衡导致数学教育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认为,大多数问题的产生,最核心的因素是“态度失衡”。在数学教育关系中,处于数学教育核心层的是数学教师、学生和数学学科这三者,根据海德(F.Heider.et.al.1946,1958)等人提出的平衡理论,这三者形成的“P—O—X”(如图)三角关系的平衡性,决定着数学教与学之间的态度和效果。

    当这三角关系失去平衡时,数学教学问题便产生,失衡,产生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实质,特别是P-O之间的关系问题,尤为重要。最常见的失衡模式有:

    甲图显示:P-O,P-X关系为正,O-X关系为负,即师生关系良好,教师热爱数学也有一定的方法技巧,但学生对数学根本不感兴趣或数学的学习能力很差、难以进行数学学习时的问题模式,这类问题尤其在中职学校更为突出。这类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受其他群体观念的影响,教师没有做好(或无法做好)学生的数学学科思想工作。

    乙图显示:P-O,O-X关系为正,P-X关系为负,表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学生对数学课也有兴趣或有数学学习能力,但教师无法适应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或不愿从事中职数学教学),没有应用相关技巧传授数学知识,导致数学问题的产生。这类问题产生最直接的原因是受教师的中职数学教育心态或能力影响。

    丙图显示:P-X,O-X关系为正,P-O关系为负,表示教师有能力把握中职数学教学,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但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不融洽,难以真正开展教学。主要是教师对中职学生本身就有着歧视感,不理解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以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便产生了数学教育问题。

    丁图显示:P-X,O-X,P-O关系都为负,表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数学、教师与数学之间关系都为负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中职数学教法不适应,对学生没有爱心,学生不尊重教师,师生关系差,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等。整个教学体系中,情感极为冷淡,这种状况是中职数学教育中最严重的状况,问题也最严重。

    凡此种种都产生中职数学的教育问题,这几种态度关系模式,都将最终导致数学教育无效。

    三、中职数学教育问题解决的关键

    (一)转变社会观念,从社会、学校各层面上肯定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方面,社会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参与,同样,企业也需要掌握一定实用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中职教育只是中职学生人生教育发展之路的一小段,在之后的教育中并不一定就“成不了才”。在各种教育宣传中,应当尽量消除对中职生的社会偏见。特别是在教育体系内的教育者,要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中职教育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归因方式,转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态度

    学习是一种他人无法替代的劳动过程,學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是学习的关键。依上所述,只有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才有可能消除问题。而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方式。

    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学生纠正社会偏见对他们的影响,解决他们学习中不正确的归因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找出合乎自身特点的数学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不断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技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他们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转变学习态度。

    (三)审视数学教学关系类型,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平衡模式

    如前所述,数学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核心层教育的态度关系失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当发现教学问题时,数学教师要善于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努力改善失衡点,建立良好的数学教育态度平衡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中职教师身份,积极投入教学,热爱学生,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观。不断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寻找适合现代中职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使中职数学教育走上良性的轨道。

    四、结语

    在真正的中职数学教育实践中,数学教育问题的根源是复杂的,本篇所述也许并不完善,但不管是什么问题,有果必有因,要善于多视角去看问题,透过现象,找到问题的本源,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中职教师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冯奕.刍议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1).

    [2]何建平.浅谈如何加强中职数学教育[J].才智,2009(16).

    [3]黄友思.浅谈如何提高职高生数学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4]冯岩.如何加强中职数学教育[J].实践与探索,2011(8).

    [5]李艳丽.职业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科学教育家,2007(9).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