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范文

    史真真

    [摘 ? ? ? ? ? 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我国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高职人才的客观需求,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普及下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针对乡村人才匮乏与高职人才城市就业相对过剩的矛盾,提出新时代乡村农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是解决高职人才承接的关键纽带。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要转变固有观念、搭建技能转化平台、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改革高职专业设置、鼓励创新创业实践。

    [关 ? ?键 ? 词] ?乡村振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承接;创新创业

    [中圖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82-04

    十九大报告战略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其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短板和弱项,农村市场对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瓶颈。然而仅靠目前的乡村资源实现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不现实的,在新时代背景下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需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人才支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毕业群体在城市的就业形势严峻,乡村振兴战略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让高职学生投身于乡村建设的新时代洪流中,挖掘乡村资源,发挥自身才干,寻求更多更广阔的就业出口是解决高职人才城市相对过剩和乡村人才匮乏的实际矛盾,强化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能,重塑新时代乡村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是政府及学校主体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乡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客观需求

    (一)我国乡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农村青壮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农村资源的虹吸,另外,由于农业吸引力不足、农村生活条件差、农业科技人员待遇低,专业毕业生也不愿意返乡涉农,反哺农村,农村相对优质的人员向城市转移,给乡村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村庄空心化、土地闲置、人口大规模流失、隔代教育、乡村普遍呈现凋零荒凉景象等,导致我国乡村农业新技术无法普及、种植业附加值较低,畜牧业渔业效益较差,农民增收缓慢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和实现科技兴农的目标。具体来说,一部分留守乡村农民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多数农民不敢轻易涉足陌生的特色种植养殖业,产出结构和销售渠道传统单一,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农业的低效导致农户生活水平低下。为了增加收入,另一部分剩余农村劳力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就业渠道又受到多重限制,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56%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近6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相比之下,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明显偏低,只能从事“脏、乱、险、累”的体力劳动。文化程度偏低限制了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低收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成了农民工就业的主阵地。因此,中国乡村整体呈现出产业低端后劲不足,主体农民积极性低、收入少、生存环境相对恶劣等特点。

    (二)乡村振兴对高职人才的客观需求

    中国乡村振兴的出路到底哪里?我们结合新时代的背景,根据国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和“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部署,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消费升级的趋势要求农产品必须升级,这就要让原先只生产单一作物的贫瘠土地增值,深化种植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丰富品种、集约化和机械化运作形成规模经济等;另一方面,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要实现这两方面的转变,就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实施主体都是农民,因此如何对当下乡村农民赋能,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

    从内部环境看,农民有强烈的致富要求,他们最需要科技,需要致富的本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每年约有800多万初中毕业生和近100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75%以上的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后未经职业教育就直接就业,15%的农村孩子在接受高中教育后直接就业。现有农村从业者囿于知识的匮乏和眼界带来的思维局限,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在机械装备的普及中,在智慧农业的实践中,在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产销体系的推广中,在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开发中,都显得力不从心。从外部环境看,农业自然环境持续恶化、耕地递减、水资源危机、农产品国际化都呼唤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急需懂技术、懂管理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从内外部环境看,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不断开发引导和培训,重塑新时代农民主体,改变农村科技人才匮乏局面,解决农村原有劳动力吸收科技能力差的不良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也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职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明了,高等教育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农业产业链和流通链,培养培训适应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需要的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农业、水利、林业、粮食和供销等涉农行业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高职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知识能力是链接技术、创新创业和农民的有效载体,因此,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急需高职人才的注入,在农业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关系到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战略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将高职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潜力所在。

    二、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教育部于2017年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596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占普通高校的52%,有700多种专业,2695万在校生,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高等职业教育俨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路径,在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毕业生的就业出口现状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空间受挤压、接受度不断降低、職业教育的实际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一)制度变了,高职教育的就业意愿没变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就大学生就业而言,沿袭了几十年的计划分配模式已经成为历史,高校扩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国家一项全局性决策,但由此也带来了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加。毕业生供给侧陡然增加,而消化端一定时期内扩容有限。就业制度变了,但就业者的就业意向没变,绝大多数高等教育毕业生仍倾向于大城市择业,目光仍紧盯着城市岗位。“人往高处走”的市场规律势必带来不同的求职趋向,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多数在城市艰难谋求职位,不愿去基层工作,造成人力智力的巨大浪费,而基层单位和边远地区却招不到想要的毕业生。除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意愿在城市外,高职院校本身也是紧盯着城市中有限的就业岗位,对农村潜在的就业市场关注较少。

    (二)制度变了,高职教育的角色定位没变

    从职业教育发展至今,高职人才定位没有随着就业市场的转变而持续调整,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设置、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不足;同时伴随着高等本科教育的扩招、专业范围的扩宽、专业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一定程度上与本科教育同质化问题严重。同样的专业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功底较弱、人生目标不够清晰、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意识不强等特点,毕业后与本科学生同台竞争择业,明显处于劣势,本科或更高层次的教育人群不断蚕食高职就业岗位,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处于无业、待业或再就业状态。而就业率的高低又是衡量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和是否适销对路的重要标志,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逼学生限期签约,导致毕业生草率签约,违约率居高不下。甚至一些学校担心因就业率低而影响学校排名、降低招生生源质量,采取弄虚作假的做法,导致就业率排行有失公平和公正,不利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三)制度变了,高职教育的保障性政策没变

    高等教育的就业制度从单向分配到双向选择,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双向选择对原本处于高等教育底端的高职教育来说,其保障和权益无形中受到了损害。但高等教育不同教育群体的保障性政策没有实行差异化,或者说高职教育的保障性政策措施不足,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高职教育经费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利于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导向,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规范性;不利于就业服务向精细化转型,开展帮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精准化的活动;不利于高职院校从注重就业率向注重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升转型,扼杀了高职教育开发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的积极性,导致高职学校一股脑地将毕业生全部局限在城市的有限空间与本科、硕士等同台竞争、竞相择业,从而出现高职毕业生“留不了城市、待不了基层”的现状。

    三、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育特色鲜明、高质量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既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根本宗旨和指导方针,又是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衡量标准,其提出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恰在于它对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清晰合理的界定,才不至于简单地将它当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版、中职教育的升级版。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高等职业教育引入乡村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发挥高职人才在乡村市场的功能,这就要各方转变观念、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承接平台,积极探索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一)转变固有的就业观念 毕业生高校政府各尽其职

    在新时代背景下,解决高职学生过剩与乡村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要求毕业生、学校、政府当局都要转变固有思维,调整就业观念:(1)作为高职毕业生,应清晰地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存在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乡村振兴的出路就是让原本单一化、贫瘠的土地生长出金花银果,让土地增值、农民增收,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当前乡村市场不仅仅需要大学生村官,更需要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随着未来科技力量的不断引入和国家扶持政策的持续推进,乡村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因此,作为高职毕业生应理性看待就业市场。去乡村就业创业不仅是去奉献,更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成就美好未来,与其在城里做蓝领,不如赶上政策春风,投入乡村大展拳脚。(2)作为教育主体,高职院校应结合乡村市场需求,促成不同教育层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再定位,搭建不同教育层次人才发挥各自专长的舞台,优化人才就业结构。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匹配度,拓宽职教学生就业面,与时俱进,开发更多有价值、有应用前景的对口专业课程实践,职业教育要更注重“实用、实践、实效”,针对性培养农村市场紧缺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紧盯城市蓝领技工岗位需求的同时,更要放眼农村市场,挖掘潜在的岗位需要。(3)作为政府,更应转变以往职业教育就业观念,在强化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的同时,正视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相对弱势地位,要看到乡村基层人才的稀缺性,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就业双向择业模式,对已有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和模式批判选择、不能照搬也不能不加干预,就业政策对相对弱势的高职毕业生可实行适度的定向培养,尤其对贫困地区人才流失保护措施要到位。政府应主动改变以往城乡人才需求隔离状态,做好就业互通、乡村就业魅力宣传工作。

    (二)构建乡村人才承接机制 汇聚高职人才添动力

    做好农村科技人才匮乏的引流承接工程,强化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纽带作用,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承接机制,使引入的人才队伍有获得感、幸福感。为了提高工作体面度,留住人才,要加大制度保障和完善基础设施(如食堂、住宿、办公、培训等条件),优化解决高等职业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如落户办理、小孩教育、医疗保障等问题),通过开设落户办理绿色通道、县级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就业科技人才倾斜、乡村科技人才享受县级公务员待遇等具体措施寻找突破口,对优秀的乡村科技工作者或科技岗位设岗定编,完善就业者职业通道。让农村就业岗位具有实实在在的吸引力,使农村市场成为职业教育毕业生愿意选择的一个就业出口,让职业教育学生想去、愿意去。

    (三)搭建农村技能转化平台 纽带示范激发乡村活力

    我们要秉承“培育+培养+培训”的功能定位,具体包括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动能、培养乡村新产业、新项目等农业新模式、培训大批新时代新农民,让科技转化平台成为高职毕业生在农村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成为乡村农业科技能手、乡村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引路人,让乡村农业提质增效。具体措施除了加强推进规划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建立乡村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等已有措施的实施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1)通过政府层面将农业深加工产业链引入乡村,吸引鼓励农业加工企业在产地建厂投产,一方面能增加农村就业率,另一方面衔接产地与市场对接,了解市场动态需求,也有利于农业科技的迭代更新;(2)组建乡村农业科技帮扶指导培训中心。让高职人才成为乡村职业教育、乡村技能转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农业科技能手,解决农业农村中的科技难题,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形成技术指导团队,让农民职业化,提升新时代农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培育新时代新兴农民群体;(3)鼓励乡村市场科技人才自主创业,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科技的孵化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真正使进入乡村的高职人才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领路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

    (四)建立实施长效保障政策 强投入促创新增强实惠感

    乡村振兴,政策先行。国家层面要出台长效的政策制度保障,做好乡村振兴的顶层制度设计,构建乡村正规化的、潜在的就业市场政策支持保障体系。中国乡村不断加剧的“人去楼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的基本农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实现乡村产业升级,解决瓶颈问题,对乡村就业的高职人才保证引进来、留得住,就业者的实惠感需要政策支持和保障,要坚决破除体制弊端,以颠覆性的思维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开放和大胆实践:打通职业教育就业岗位与公务员体系通道、拓宽乡村高职人才晋升渠道、乡村就业学生学费减免、乡村就业人员的岗位参照公务员体系的福利待遇与其联动、乡村就业創业人员享有更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等,从而让乡村就业更有吸引力。此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也要求政策支持乡村与农村形成联动,教育资源联动、人才联动等;探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载体、新平台、新模式,特别是新动能,需要地方财政持续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的投入支持。

    (五)探索职业教育专业改革 契合乡村振兴促就业

    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应瞄准乡村人才市场需求,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加强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规划,像普通高等院校建设“双一流”一样培养优质高职院校、优质专业学科,打造一批高质量的高职院校。通过合办专业、订单培养等方式,汇聚全社会力量支持职教发展,在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育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解决职业教育目前的不足或困局。具体来说,(1)农业相关专业设置少。目前乡村职业教育滞后,在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当中,农业产业专业设置偏弱偏少。在办学的区域布局上,对乡村区域的便利性不强,没有针对性,乡村振兴一定要考虑地域特色;(2)乡村职业教育组织实施定位。乡村职业教育由谁来组织?是教育部门,文化部门还是民政部门?可以依托高职人才成为乡村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将专业知识传授给乡村农民,培育更多新时代农民;(3)职业教育二元结构明显。职业教育偏向于城市,乡村被严重忽视,不仅是投入,就业更是如此。作为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乡村经济的契合度,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功能,让科技的血液源源不断流向农业乡村,让职业教育成为农业短板的活水源头,补齐三农问题的科技短板。另一方面,也应主动改变目前城市与乡村就业割裂的现状,鼓励职业毕业学生去乡村创业,让“支援、融合、交流、互补”成为主题。

    (六)培育“互联网+农业”实践大军 通渠道创新农业多元化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高职人才作为年轻一代,又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和体验者,亲自见证了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让互联网红利惠及乡村、深入农村经济,探寻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让流入农村市场的高职人才成为“互联网+农业”的倡导者、实践者与获利者,让互联网成为构建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拉近城乡距离,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科技,让互联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世界;鼓励职教人才专业化运营,积极发展乡村第三产业,如乡村旅游、乡村农家乐、乡村农博会、乡村体验等活动,借助互联网联通共享的特性,让城市人群更好更多了解乡村、参与到乡村建设,从而带动农村经济消费,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各主体的共同努力,让高职人才有效分流进入乡村市场,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真正实现致富一家,带动一片,让乡村经济从粗放式到精细化、从作坊经济到规模经济转变,实现提质增效的结构性转变;发挥高职教育的专、精、尖专长,成为乡村振兴的后备军、乡村科技和创业的领头人,让乡村具备旅游、体验、休闲、养老、教育培训等功能,实现规模化与多元化的融合,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鄉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中国乡村发展勾勒出美好画卷,人才不断涌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把利剑。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针对高职学生的城市就业岗位不断饱和的现状,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就业岗位的同时,更应放眼广阔的乡村市场,要清晰意识到乡村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将高职学生有效引入乡村,让科技在乡村贫瘠的土地上发力,让创新引领乡村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质增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的课程设置、岗位实践、学科建设上都应寻求与乡村经济搭接契合平台;作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做好政策保障、制度支撑的长效机制,使乡村有完善的承接平台,形成良性的乡村就业市场,实现科技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只有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毕业生同力同心,砥砺前行,才能化解城市高职毕业生择业难、乡村基层缺人才的社会困局,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丁哲学.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N].黑龙江日报,2018-01-02.

    [2]何晓琼,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78-83.

    [3]杨志华.发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N].农民日报,2018-03-14.

    [4]张婷.乡村振兴,教育大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2018-03-09.

    [5]朱晓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大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03-10.

    [6]钟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1-6.

    编辑 武生智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SHI Zhen-zhen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posed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the objective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in opposition to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ck of rural talents and the relative surplus of employ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in city,the transform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agriculture in the new era is the key link to solve talent accept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needs to transform the inherent concept, build a skill transformation platform, improve policy system guarante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encoura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acceptanc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