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SPOC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对分教学探索与实施① |
范文 | 王志刚 [摘 ? ? ? ? ? 要] ?职业院校的课堂,学生都不喜欢“满堂灌”的讲授, 无论设备多先进,无论教师多杰出,当他们不爱听的时候, 教学效果都会非常不好。“机床电控”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操作性并重的特点,理论讲授必不可少,SPOC把讲授的内容细分成知识点,并做成精美的视频和动画;对分教学模式一半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吸收过程,基于SPOC的对分教学通过实践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品质。 [关 ? ?键 ? 词] ?机床电气控制;SPOC; 对分课堂; 在线开放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28-02 一、课程现状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机床电气控制是我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更是数控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A层学时112学时,分两学期上课,分别在第3、4学期上课;机电一体化B层80学时,在第3学期上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80学时,在第3学期上课。 本课程包含两部分内容,即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技术。对高职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态度整合角度出发,首先使学生熟悉机床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型号及选用知识,然后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与分析、PLC编程与调试技能。通过真实性任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床电气控制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解决机床电气控制的技术及应用问题。 (二)课程实施基础 目前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上课,是我院2017年上半年重点建设课程,已经基本完善了各项教学资源,以工作分析为起点选取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近两年班容量较大,平均40人以上,在理实一体教室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由于人数较多,学生开始实施的几次任务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不了,几个组同时都需要教师协助解决,教师顾不过来,分身乏术;(2)有的班级大多数组都能完成任务,有不错的学习效果,但也有一些班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缺乏团队意识,有的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题几个组都需要教师重复讲解和示范好多次,每次课4节连上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在有限的学时内达不到相应的深度,无法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内化吸收”,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极易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而逐渐失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SPOC的课程建设 (一)整体设计思路 为了保证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培养大多数学生具备机床电气控制应用技能。需要解决和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不足,课程组考虑将SPOC和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引入课堂,SPOC主要是针对本校学生而形成的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操作性并重的特点,适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因此可以针对本校机电类学生的特点,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维度。 首先,在实施任务驱动已取得的课程改革基础上,以课程培养目标作为起点进行结构化梳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综合设计真实性工作任务;其次,真实性实践任务是整个课程的架构骨架,围绕工作任务梳理知识点、技能点,搭建知识技能树;再次,围绕知识点和技能点制作微视频、设计相应配套测试习题或任务;最后,上线与课堂同步教学,检测、修改、完善课程建设。 基于SPOC的对分教学模式,在独学阶段,可以加入微课,播放视频、网络资源,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讨论、汇总观点;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作业的提交、批改,同时也将课堂占用时间缩减为原课程的一半,充分利用自主学习、讨论、答疑来保证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吸收,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 每个任务都是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将单元学习任务进一步分解,则分解为若干简化任务,进而碎片化为一系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由易到难形成知识链或技能链,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搭建知识技能树(见下表),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在学习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对分教学实践与探索 目前各院校对SPOC线上资源建设的要求已达成基本共识,但因专业不同、课程性质也有很大不同,线下到底如何组织和实施,没有也无法标准化各个环节。线下课堂如何组织实施和掌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1]。 张教授的对分课堂,把课堂教学在时间流程上清晰分离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讲授、独学内化吸收、讨论和师生对话[2]。对分课堂把一半的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精讲,讲框架、讲重点、讲难点;另一半时间拿出来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完成交互式学习,实现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其创新之处在于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让学生有时间进行知识整理和联结以及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基于SPOC的对分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首先将知识性内容视频化,线上对分教学;然后将实践性内容课堂化,线下对分教学,两轮对分、八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知识性内容对分教学:教师首先发布本次学习任务线上 SPOC教学内容,包括学习任务书、学习指南、微视频、学习课件等内容;接下来每个学生自己学习视频和课件、看书,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线上测试”,及时检验学习效果;然后再把自己不会的问题发布在SPOC线上讨论区,一些简单问题可先通过学生互助解答,教师最后给出答案并公布于讨论区;学生互助完成无法解答的讨论内容和作业中的复杂问题,教师整理后,以此安排课堂学习活动,从而为课堂深度学习实践性内容做准备。 实践性内容对分教学在“讲授+独学+讨论+对话”四个关键教学环节中,独学阶段学生可以看书,也可以看SPOC线上技能点视频进行学习,完成动手实践,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进行拓展训练。动手之后还要动笔,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写一写自己思维的总结,完成工作页上的“亮”“考”“帮”问题[3]。“亮”即“亮闪闪”,指的是把你学的知识或对知识点、技能点的领悟或见解梳理出来,图表形式、符号形式、思维导图形式、文字形式都可以。“考”即“考考你”,指的是自己学懂别人可能不懂的问题,给同组的小伙伴提几个小问题;“帮”即“帮帮我”,即自己不懂的问题,在组内寻求帮助。 四、课程实施体会 基于SPOC的对分教学,既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便利,又以学生为中心。在独学阶段,SPOC平台有微视频、动画、网络资源,讨论时,利用SPOC平台汇总学生观点,进行信息化的作业提交、批改;答疑阶段,也可以做更精致的互动;对分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过程,两轮对分、八个阶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看到一些复杂的机床电路图和遇到各种电气故障问题时,不再是逃避、没有思路,而是能够主动学习、查资料,主动交流,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次数明显增加,最终强化了学习效果。 为了适应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通过知识性内容视频化、微型化,线上对分教学;然后将有些难度的实践性内容课堂化,线下对分,有效避免了学生课下课业负担较重的问题。课堂组织中,教师讲授时间减缩了,学生更注重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海燕.SPOC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单片机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8(22):174-177.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6. [3]乔阳.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8(10):75-76.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