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难点与有效突围对策 |
范文 | 任彦涛 [摘? ? ? ? ? ?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通常在学习中没有热情,也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辅之以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度要求很高,所以,教师不仅要熟悉手中的教材,更要充分了解坐在教室里的学生。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 ?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96-0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本身的局限性在学习数学时没有热情,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用更多的热情对待他们,用更高超的技术教导他们。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也是为国家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想要发展经济,不仅要在创新科技上进行研究,更要在制造业上进行更新换代,所谓“引凤筑巢”“腾笼换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将落后的生产技术改变使之适应现有的上层建筑,才能让国家发展得更好。但是我国的技术工人却大多数是知识水平并不高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样的水平只会让我国的制造业停滞不前。 不仅如此,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要适应当代快速度、高水平、数字化的工业节奏,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更是要对数学进行更好地教学,这里的数学不再是小学、初中那种简单的算术,而是几何、方程等等的深入学习。让这些技术人员能够对自己做过的工作本质有更深的了解,就比如说是建筑工地的工人,他们在学习了一些数学方面的几何之后,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建筑和施工材料有更好的理解,对房屋的结构了解得更多,自然,也就能够对现有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曾经听过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学更是其中的重点,基础数学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更好地完成事務,高等数学又是帮助对数学有兴趣的理工科学生敲响数学学府大门的一块敲门砖,帮助他们实现在数学上有所建树的梦想。可能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会有点难,但是,学好高等数学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一件难事。 其实,很多的职工人员都不满足于只当一名普通的员工,他们也渴望离开现有的枯燥岗位,走向更大的舞台。而数学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多的关怀,用更有耐心的方式教授他们数学。因为他们之中,有很多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抵触心理,尤其是数学,数学的枯燥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很差,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不愿意学习并且自我否定。所以,只有教师从其他角度出发,唤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让这些学生,从数学开始,爱上学习,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难点 (一)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1.学生自我否定 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这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往往会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会有自卑的心理。从心理上看,他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抵触的,对于学习数学这一件事有很大的阴影存在。 2.学习积极性低 大多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的,因为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却并没有成效,在中考中经历失败。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失败中,就已经把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消耗殆尽,中考对他们来说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他们来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后就是摆脱学习的开始,因此,再继续学习数学是绝对不愿意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也在常理之中。 3.未来定位不清 因为在高考中失败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很多学生已经把自己定义为之后只能利用机器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和机器打交道,未来都在一个小小的车间,就他们现在所学的数学,也可以让他们正常生活了,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好处,自然对这门枯燥的学科没有兴趣。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紧密 1.师生了解不够深入 教师对学生不了解其实是现在大多数教学出现问题的最普遍的一种现象。现在的很多教学模式都是一对多的方式,一个教师教授全班几十人的数学,实在是没有办法顾及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确保自己将应该教授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另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中考中的失败,他们不情愿地到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他们认为自己的未来只能在车间工作,也对自己将在这里学习到的知识感到无用,但是教师们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这一心态,依然照着原来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学生却已经完全没有心思在学习上了,所以,数学这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枯燥的科目更需要辅之以教师的心理纾解展开。 2.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正如上面所说,学生对学习数学已经丧失了积极性,所以,在课堂表现方面自然不尽如人意,出现教师提出问题没有人回答,老师调动兴趣没有人理睬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加之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本就在学习上面表现出逆反心理,甚至在课堂玩手机,看其他方面的书籍等也是很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老师不管多努力地教学,都会像是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无计可施,最后只能是教师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没有办法对知识进行掌握。 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及时给出反馈,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合理调整进度,放缓和加快其实都取决于坐在下面的学生。但是,学生的不配合就会造成教师课堂上的尴尬,更会让教师对学生失望,从而使课堂更加沉闷。数学本就是需要灵感的,课堂不活跃,脑子没有动起来,自然数学也就学不好。 3.教学方法不够适合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提倡以人为本,教师都在寻找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努力承担着良师和益友这两个责任。但是,在很多的学校里,教师并没有办法对现有学生的学习和心态完全了解,大多数还是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甚至让他们感到厌烦。 有些数学教师依旧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教数学的重要性,但是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厌烦,有些数学教师对学生过于放任,学生又对数学不够重视了。 三、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难点对策 (一)关注学生心理,积极进行疏导 1.注重学生心理疏导 就上面所说,数学教师应该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将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打破并使之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另外,积极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对学生的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 2.说明数学的重要性 重塑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也很重要,数学在学生之前的教学中的占比本就很高,教师可以将数学中的题目和数学结合起来,最好是对他们的生活能有所帮助,提高数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比如我们可以在概率那一章节,结合现下比较多的彩票现象进行计算,我们可以了解到彩票的中奖率其实很小,这样算出来的数字,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3.以历史激发兴趣 了解一门学科,必须要先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数学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历史,西方的,我国古代的都可以。如十进位制记数法和零的采用源于春秋时代,早于第二发明者印度1000多年。再如中国剩余定理,实际上就是解联立一次同余式的方法,这个方法最早见于《孙子算经》,1801年德国数学家高斯在《算术探究》中提出这一解法,西方人以为这个方法是世界第一,称之为“高斯定理”,但后来发现,它比中国晚1500多年,因此为其正名为“中国剩余定理”。这些中国的发现,是我们的骄傲,应该为后人了解和瞻仰。 (二)采用趣味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很多学校已经引入了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课堂的趣味性增加。比如说学生在学习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时,教师就可以用到多媒体,对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图形用动画来对比映照,从渐近线、焦点、形成轨迹、离心率各个方面对这三个图像进行比对。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这些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就拿这章来说,双曲线应用到埃菲尔铁塔上的这一例子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让学生了解到埃菲尔铁塔的线性结构与双曲线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 2.采用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也是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不少学生对教师其实是有隔阂的,不愿意和教师交流,但是,如果是学生之间的接触,会让他们感到更加自在,从而让他们对研究的数学问题有更深的印象。所以,教师可以考虑采取分组的形式,在课堂中就之前的作业让他们自由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之后的难题在由教师解答。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孩子对课堂更有兴趣,也让教师的工作变得轻松,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3.加入游戲元素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课堂导入动手,还是以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来做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椭圆和双曲线这些图形,在以此基础对这些图形进行合理想象其在生活中应用,用以小组的形式呈现给教师,教师在对此再在教学上进行反馈,这对学生学习该章知识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进行一些小组游戏也是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把课堂作业或者是家庭作业都当作游戏题目放到游戏里,让学生自由竞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这样也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4.采用情景模拟进行教学 由于现在的教学方式比较功利,大多数学校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题海战术,题量大,题型相似,这对学生来说实在是枯燥,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还是以几何方面做例子,“我们假设一个情景,假设学生自己是一个建筑师,如果要建筑一个埃菲尔铁塔,你会怎样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设计理由。”这样,学生就会从三角形、梯形等等形状对自己设计的铁塔进行说明,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教学工具,从自己的动手方面看出铁塔的牢固程度。 从这里就可以直接引到对双曲线的学习当中去,整个课堂就会过渡得比较自然,学生更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对此产生深刻记忆。 (三)调整现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1.对初中知识进行回顾,放缓教学节奏 学生之所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在学习方法或者是基础方面应该是有缺点的,所以教师也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就给出太难的几何体和算式题,而是要慢慢地导入自己课程的知识点,更要注意高中知识点与初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立体几何这一单元,我们就要采用这种方式,因为立体几何的学习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在这之前,学生主要学习平面几何,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渡需要教师多耗费一些精力和课时。在学习之前,也可以通过一些习题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适当放缓教师的课程,用更多的时间集中在基础题目的学习上,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重新树立起对数学的信心,从之前失败的经历中走出来,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快进度,考虑难题的解答。 2.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数学是一门技术型和灵感型很强的学科,有的题目,按照应有步骤一步步就能解开,但是有的题目更需要技巧和灵感,或者在某一时刻,就能想出其中的关窍,揭开答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做的,首先是对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教学。对双曲线的内容,就可以用格式化的步骤来解题。我们可以先求出双曲线的焦点,设出方程,再根据渐近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算出λ,接下来用给定了双曲线方程,求得确定的两条渐近线,再用限制了的开口和λ的值,求出双曲线的方程。这对学生来说,多做练习都可以拿到分数,这样就能迅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学习数学。 3.采用分层次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孔子曰:“有教无类。”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教授自己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这一理念,孔子三千学生,并不是人人都会跟颜回那样玲珑剔透,所以,因材施教就是孔子的教育核心理念了。以至到现在,教师还是会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也存在一些学生是因为偏科严重才来到专科院校的,数学好的学生也是存在的,教师对这些学生可以重点培养。而对那些数学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用中等速度对他们进行教学,就可以让他们正常地学习数学这么学科。但是,在这里面还有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很差的,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也可以在征询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对他们免费“开开小灶”,把落下来的章节以补课的形式帮助他们尽力赶上。同时也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教科书,让他们在学有余力或者赶不上课程的孩子自己学习,用之前交给他们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数学学习。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其实对自己在职业高中学习是有自卑心理的,因为之前的失败经历,更是对数学学习有抵触心理,不愿意学习。职业高中的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心理和学习情况,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进行思想重建以及恢复对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课程进度进行调节,利用多媒体,小组模式以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趣味性数学教学,帮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切实提升数学成绩,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伟.浅谈职高数学的“教”与“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S1):171-172. [2]曹卫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案例:导数概念的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264,266. [3]罗森月.高职高等数學概念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195-196. [4]李俊华,陈艳菊.浅谈数学思想在线性代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81-182. [5]王丽娟.中职生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椭圆概念教学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11):18-19. [6]张青.实施概念教学五步走,突破平方根教学难点[J].数学教学通讯,2017(2):20-22. [7]张勤.分解剖析突破难点:谈概念教学中的难点突破[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9). [8]孔小明,项美霞,陈蕾.应重视对数学难点概念的深度解读:以“曲线与方程”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6(3):19-22. [9]时长忠.以《认识千米》为例谈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5). [10]朱锐.数学概念教学的尝试与启示[J].中学教学参考,2016(5):19. [11]史嘉.核心概念教学要循序渐进和浓墨重彩:谈“函数的单调性”的难点突破及概念辨析[J].中学数学,2015(17):11-13. ◎编辑 张 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