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化教学资源,夯实建筑概念教学的坚实“基桩” |
范文 | 尚凌蔚 朱鹏 [摘? ? ? ? ? ?要]? 针对中职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概念教学难以突破,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在学生基础薄弱、教材内容抽象、教具配套不足的基础上,对专业引领提升学习效率、教材处理梳理知识、实训建设实践概念、作业巩固反馈、学校工地化还原概念原型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而为建筑教学的突破提升积累了经验。 [关? ? 键? ?词]? 中职建筑施工;测量;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10-02 建筑施工测量在专业理论高考或者五年一贯制选拔考试中占三分之一分值,或者是普通班学生在步入岗位实习、就业之后最常用的一项技能,是在建筑专业课程中运用广泛、用途较大的核心课程。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注意力低、教师关注度低、概念难以理解、教学难以突破等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学习、教材处理、实训等方面对测量当中的概念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以期提升建筑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下 建筑专业的学生踏入中等职业教育,除了基础的文化课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文化课基础是他们薄弱的一环,因为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学生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在技术基础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简单的测量,比如丈量身高、量桌子尺寸等,但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面上,没有进行规范的空间测量学习。 (二)教材内容抽象,理解难度较大 目前,中职建筑施工测量教材是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建筑工程测量》,此本教材从建筑测量基础知识入手,先教会学生测量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具体测量工作实施教学,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施工放样等内容。但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教材中理论知识枯燥繁多,概念多,学生需要理解和记忆无数专业术语、仪器名称,操作步骤等,教师在日常课堂中无法开展有效、自如的课堂教学。学生从高一专业课学习开始接触建筑测量基础知识,云里雾里,一知半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三)教具配套不足,影响学生掌握 我校现有建筑测量实训室,配备有基础测量仪器、拓展测量仪器、工地测量仪器,以及配套测量用具等。虽然分层次配备了教学仪器,其中大部分仪器能与教材配套使用,但因仪器购买年份较早、学生胡乱使用、缺乏固定检修维护等原因,造成有些仪器损坏,精度达不到教科书或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对实训教学造成一定影响。 在实训场地方面,学校没有符合规范建筑测量的教学场地供教师教学使用,只能靠教师在课前临时搭建几条“不太规范”的测量路线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缺乏规范的实训教学难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限制了学生处理在建筑测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的确,三个不足方面的现状给建筑测量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无法做到理实一体化。针对以上现状,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应用以下教学策略,以期突破这些障碍,不仅能打开教学的突破口,也能给学生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 二、教学策略 (一)引领专业导航,学习效率化 1.专业介绍,感受建筑魅力 建筑施工测量课程伴随着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针对中职生学生心理状态,任课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作为他们的引路人,可以在高一刚入学阶段,将教学内容暂且缓缓,播放一些建筑工程测量在实际工程当中应用的视频,例如结合在市政施工或者土建施工的前期工作——放样,给学生讲解施工测量的用处,让学生了解建筑就业岗位是与施工测量息息相关的。告知他们此课程是为高职考、升学考或者就业打下基础,并突出说明专业课知识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所学课程的区别,让学生正视课程,提高兴趣,怀着好奇心去突破自我,学习课程。 2.技能竞赛,荣誉培养自信 没有学生不喜欢荣誉,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可以将中职阶段的建筑测量技能大赛相关项目概况、往届学生获奖情况介绍给学生,比如建筑测量竞赛获奖学生可在高职考提前批招生中享受加分政策,使学生带着一份探索的心参与此课程的学习。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技能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拓展知识面,为市赛、省赛乃至国赛做准备。只有学生想学、好学,教师的教会显得更有意义。师生在课堂上相互配合,学生做到主动探究,事半功倍。 (二)加强教材处理,知识条理化 1.从上述教材分析来看,学生是先学习基础知识,再进行具体项目的学习、实操训练。但经过课堂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只能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勉强应付考试,无法真正理解、深入建筑测量。如教材中项目二《测定地面点的高程》这一任务中,学生以填表的形式进行实训,可以按照教师所讲的基本步骤和任务书里面的要求进行基本操作,将表格完成,但是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与教材项目一基础知识中“高程”这一概念相结合。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深度,可以在备课时将两个项目的内容结合处理,逐步深入,搭建起此项目的具体框架流程。过程当中通俗易懂地加以引导,在课堂提问时,将问题情景化,激发学生思考动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去,做课堂的主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