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① |
范文 | 刘凯,燕斌 [摘 要] 课程考核评价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检验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驾驭能力,考核评价的结果还可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可靠的指导性依据。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评价应转变观念、拓展考核内容、创新考核形式,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入手,充分展现课程考核评价的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关 键 词] 大数据;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10-02 如今,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大多为期末测试结合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反映真正的教学成效,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考核结果也不能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完善与改革提供指导性依据。区别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不能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考核模式,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等因素需要管理者创新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与评价应综合学生学习行为、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多种数据。随着学校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更新,相关的各项数据信息量也在与日俱增,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乘着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的东风,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课程考核评价的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指导性和服务性作用。应用大数据完善高职院校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需要充分调研现行课程考核现状,创新教学管理体制、转变考核观念与形式、拓展丰富考核内容,突破人们对数据的传统性认识,并对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应以“大数据”为方向,利用大数据海量性、高速性、多样性和价值性的优势,促进管理体制从传统的文件管理向数据管理转变、从单一的信息查询与统计向数据的分析、挖掘、利用转变,逐步建立起面向学生的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任课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录入,技术部门负责数据格式的规范、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利用,教务部门负责制度制订、评价结果审核等决策性事务,逐步建立起由教务部门牵头,信息技术部门、学工部门、实习单位等参与的考核评价组,逐层推动改革的数字化进程。 鼓励教师努力提高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水平,提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突破PPT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摒弃传统的试卷考核与书面作业,促进教学全过程不断地向信息化、个性化、科学化大步迈进,也有利于搜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进度、学习日志、作业情况、思考提问等),为改革积累更全面的数据,为“大数据”的应用创造前提。 大数据是以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为前提的,云计算的共享性和分布式计算特征为教学管理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应用带来了便捷性和高效性。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安全日益重要。以大数据为指南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还应考虑完善道德和伦理约束,在技术研发、人员素质、制度制订等各环节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因信息泄露或滥用造成生命、财产和负面舆论等损失。 二、转变考核观念与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影响,往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现在采取的考核方式大都是期终测试结合过程性考核的模式,过程性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期终测试大多采用笔试的形式,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这种方式的考核结果往往夹杂着教师的主观思维,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创新,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全面的教学成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影响高职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除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外,还有家庭、情感、身体、心理等因素。单纯把作业情况、出勤率等常规数据作平时成绩,再结合期终考核结果给出最终评价的方式显然不能科学、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升级、完善现有的教务教学管理系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全面地记录学习行为。例如,作业情况除了记录完成率、正确率外,还应结合完成时间、完成时长、思考提问等能深层次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了大量翔实的数据作为考核依据,最终的评价结果也不一定非要结合期终卷面成绩,或者说期终考核可以突破传统的笔试模式,甚至可以省略期终考试环节。 现阶段的考核评价多以任课教师为主,无法全面结合课程各参与方的意见。笔者认为,在提倡课程教学结合岗位需求的形势下,考核的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外,辅导员的参与可以从思想道德、公益素养、集体观念等方面评价职业道德水平,实践单位的参与可以从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评价岗位适应能力,学生的参与可以从待人接物、诚信做人等方面反映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考核评价除了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效果,还应该充分展现其反馈功效,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中起到指导性作用,教师可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修改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手段,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拓展考核内容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的形势与压力下,教师虽在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但实际教学与教学设计还是存在明显偏差的,课程考核的重点内容大部分仍是知识考核。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调整与完善,课程考核内容应以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为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科学定位考核内容,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思考、应用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考核内容还应涉及创新能力考核,大幅度减少记忆性知识、模仿性技能考核,多设计与创新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实用案例,通过考核使学生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四、小结 大数据必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有助于教师从意识形态的偏见中摆脱出来,从而做出正确的教育教学决策。未来,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一定会达到浑然天成的地步,借助大数据,课程考核评价中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将继续从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支持、实现考核评价服务性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学校方面也应该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师生增加对大数据应用的内在需求,由信息服务部门牵头组织科研人员搭建功能全面、操作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综合性平台,力争展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方法、课程标准乃至整个教学过程改革中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星家,王玉金,刘林林.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5):52-53. [2]吴雪颖,贺强.大数据视角下的远程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16(10):1-4. [3]马越,虞未章,谢梅英,等.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9):20-22. [4]姚君.论高校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时代教育,2016(11):130. [5]金陵.大數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321):9-12. [6]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92-95. [7]张春美,李铁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2):96,104. [8]吴雪颖.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流程再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