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简述图书情报与图书馆的关系 |
范文 | 陈郢 [摘 要]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知识学习的渴望越来越高,人们主要通过图书馆进行资料与文献的查询,极大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图书馆有了较大发展,图书馆界出现了研究图书馆与图书情报学(以下简称“图情学”)之间关系的论坛,使图书馆步入知识领域,这在较大程度上表明图情学科真正步入正轨,并在发展中对图情学中的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使图书馆与图情学有了实质性的联系,极大引起了图书馆学界的重视。首先分析图书情报与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并对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着重对图情学与信息科学研究现状和两者的融合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我国图情学的较快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关 键 词] 图书馆;图书情报;概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216-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更多的人开始通过知识来提升自己。图书馆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在图书馆获取知识,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广泛,其中,信息的传递主要包括主体信息与载体信息两部分,具有较大的共享性、相对性与规模性等特点。图书馆从概念的角度出发,能够将其分为潜在信息资源与现实信息资源两类,其中占据主导的主要是数量大且利用率最高的资源。另外,信息资源是人们认识与了解世界最基础的载体,记录着较多能够提升人们认知水平的知识,比如方法、经验以及事实等,同时为图情学与图书馆之间的较好融合奠定了发展基础。 一、图书情报概述 图书情报在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成为一种学科,称为情报信息学科,此专业叫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是对文献信息进行全面组织、存储以及检索等[1]。其中,文献分类检索主要是根据学科分类不同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找,选定题目后按文献进行查找,在检索过程中需要确定文献范围,再确定使用检索工具,也就是目录、索引、文摘等内容。信息管理专业与学术学位在同一层次,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侧重点,此专业人才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目的重在培养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图书情报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其中,图书情报专业主要是为新时代背景下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而设立,新时期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对图书情报专门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以此对图书情报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图书情报的人才培养质量。图书情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网络中不同格式与粒度的信息块进行有效聚集并检索。 2.根据用户的复杂信息需求,对来源分散的多类型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组织、整合和呈现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式。 3.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聚集和融合的过程,旨在解决分布、异构信息资源的共享,语义融合和服务职能化等问题,从而为用户提供准确可信、人性化的信息以及智能应用服务。其主要应用范围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技术方法主要是交叉垂直聚合搜索、关联聚合搜索、信息检索、社会网络分析、自然语言生成等。 二、图书馆的概述 图书馆主要是对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整理、搜集以及收藏,是阅读爱好者阅览与参考的一种机构,我国最早的图书馆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其中,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教育以及开发信息资源等职能,对我国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2]。图书馆从文化角度来看,概念并不统一,主要称之为丛书、图书库以及文库等。图书馆由于文献较多,不同地域对图书馆有不同的理解,被日本学者称为知识情报学,韩国为文献情报学。另外,记忆机构属于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含了博物馆、出版社以及档案馆等,由对概念理解的不同可以看出,产生两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是因为都是引进的学科,并且对概念的分析与理解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外语翻译时不能精准地进行表达。这两种不同的理解不只是翻译差异,主要是与信息学的发展有较大关系,这在较大程度上也是图情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国内外对图书馆的概念随着图书馆实质性的变化而改变,这也表明图情学正走向正规化道路。 三、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捷,并且对信息的处理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图书馆也是人们获取知识较为重要的场所[3]。新时期环境中,随着人们对图书资料的获取越来越便捷,较多人去借阅图书馆资料,并且可以重复利用。但是,图书资料与网络信息相比易出现破损,直接影响了图书阅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书馆管理成本。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图书资料的管理,为阅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另外,图书馆是阅读者获取知识最为重要的渠道,而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要,因此,对图书资料采取便捷的管理模式较为重要。 四、图情学与信息科学研究的现状探究 图情学通过不断的发展有了较大的研究成果,其中,信息科学与图情学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类: 1.文化论者。文化论者在研究过程中没有把所研究的内容归列成自己的学说,也就是不将自己研究的范畴当做学科,而是进行文化研究对比,再以自身的角度与理解进行观点的阐述。 2.学科论者。学科论者与文化论者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图书馆与图书情报机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因素对学术问题很难进行真正的研究,也会进行文章的发表,但不将图情学作为一门学科,这与将图情学作为学科的学者有较大的不同之处,因此,学科论者只能出现在教师、图书情报学院以及博士生当中。 3.图情技术专家与图情管理专家。图情专家主要是对热点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网络资源、信息存储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热点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的内容属于技术层面,不能算学科研究[4]。 五、图情学与图书馆相互渗透 一项国外调查显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中,有小于20%的专业人士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每天少于5小时,这就表明研究量不足,在较大程度上无法达到质的变化,使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保持在一个量的层面[5]。通过对国内专业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与此调查结果极为相近,并且,我国图情学研究机构在中国科学院没有进行登记,由此可以看出,真正以学科的名义进行研究的人相对较少,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图情学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将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层面,在此基础上图情学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负面言论,较多研究者认为图情学的用处相对较少,对他们来说失去了研究的价值[6]。但是,图情学有较大的实质性功能,其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知识,比如哲学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以及经济学等,在众多知识当中,最为关键的是能否将有关知识建立在专业学科之上。“杜威十进分类法”运用到其他学科检索中是否已经被淘汰,不同学科所需要的不同专业索引词条是什么,这需要一个标准。不同知识学科与信息资源绘图指南具有较大的重要性,此种问题需要研究者进行不断的探究来挖掘其中的精髓,其中,图书馆有自身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书目标引员、数据生产者以及编目员等,通过马克数据编目系统进行数据的生成。工作人员应通过网络科技对情报与数据进行科学设计,并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维护,在此基础上为图情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图情学的发展速度。图情学通过与图书馆进行融合,对融合数据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在融合的过程中数据内容不被限制,而是生成新的综合性产物,使图情学数据的查找能够从各领域数据库中得到,其中,数据库应当具有标准化、有序化以及综合化。 另外,图情学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具有完善的信息系統,这在大型图书馆中能够实现,但是对一些小型图书馆或者专业性偏低的图书馆并不适应,需要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具有广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在此基础上能够看出小型非专业图书馆与大型图书馆之间的差异性,并能够分析出两者发展方向的差异:大型图书馆在发展中以专业性为主,小图书馆主要以博学为主,这就需要对这一差异性进行研究,思考如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纯粹的信息数据形式[7]。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学,但是建立过程较为困难,主要是因图情学具有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形式,主要包括大数据查询、文献信息检索以及服务质量等,这些都是图情学所包含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图情学与图书馆两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图情学只有在图书馆基础上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建立完善的技术,同时,读者还能够从不同分类中的总结法里搜索相关信息,使图书馆能够科学全面地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使图书馆向现代化与自动化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图情学在发展与研究过程中,研究出了多种方法,并且研究方向与国外学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像之处。由于我国对图情学的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内容不断扩展,涉及多领域学科,研究方法也多元化,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加快图书馆与图情学的未来良性发展,为我国图书馆的未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图书馆传统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适应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肖徐.刍议图书情报与图书馆的关系[J].才智,2016(23):56-57. [2]李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变革[J].现代情报,2007(5):185-186. [3]胡秀梅,高凡.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热点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9):13-17. [4]盛东方.基于LibGuides的国内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学科导引建设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7,36(4):63-70. [5]张淑英.关于科学图书馆图书情报一体化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3(3):129-132. [6]高燕.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变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2):4-5. [7]阚轩.“图书情报学科发展与图书馆服务转型高峰论坛”成功举办[J].图书情报研究,2017(2):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