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有色冶金专业人才
范文

    林忠

    [摘要]通过校企共建校内、校外有色冶金实训基地;校企共同修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共同编制专业教材,校企联合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校企合作项目。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高素质有色冶金专业人才,实现学院办学与企业建设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5???????????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142-02

    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高效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实现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与企业快速发展的“双赢”是高职院校今后办学的发展方向,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经过广泛调研,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育人,使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能型有色冶金专业人才,为服务区域地方有色冶金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

    一、有色冶金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

    以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中学生岗位操作技能提升为目标,按照企业、行业对学生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通过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养。邀请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行业专家共同商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引入锌冶金、铅冶金、铜冶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以生产流程为载体,以岗位操作过程要求为目标,把企业生产过程融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有色冶金仿真实训室、有色冶金火法实训室、有色冶金湿法实训室及湿法冶炼单元操作实训室。同时,以企业生产现场为基础加强实训室内涵建设,营造企业生产氛围,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

    (二)校外实训基地

    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与区域内6家有色冶金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实习过程的安排、协调、指导等工作。通过制定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由企业提供学生生产实习的住宿场地和全方位、多工序的生产实习岗位。通过多岗位操作能力的实习及锻炼,学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认知实习和岗位实践操作实习,把课堂理论融入生产实践过程;同时,学校专业教师也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在岗锻炼,通过学习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与制定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到有色冶金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国内外有色冶金产业发展状况;同时,对接区域内有色冶金技术产业岗位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学校、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商讨修改或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专业定位为:面向广西有色冶金企业,培养具有有色冶金生产与技术管理,有色冶金生产原料、产品的采购与销售,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有色冶金产品分析检验等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为:生产技术员,有色金属产品分析检验员,有色金属产品营销、生产操作管理员。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与有色冶金技术相关的冶金、化学等基础知识,熟悉各种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岗位操作条件控制、主要设备结构、原辅材料及产品分析检验方法,具备有色冶金技术领域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的基本知识。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联合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行业专家,校企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行业引导,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有色冶金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把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生产技术要求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互为一体。同时,引入有色冶金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把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进行企业岗位实践操作。考虑有色冶金企业生产规模大、操作实践性强、工艺技术条件控制复杂且要求高,生产工作环境特殊等特点,对学生培养实施“三阶段六学期”的教学组织模式(三阶段即学生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三个培养阶段;六学期即三年六学期)。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在第二、第三、第六学期分别开展专业认知实习、岗位认知实习、岗位顶岗实习。以专业认知、岗位认知、企业文化、生产安全、生产工艺的控制和实施等项目作为实训实习项目,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的角色转变,递进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三、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深入企业开展岗位人才要求调研,确定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对相应的岗位进行职业岗位要求描述,包括职业岗位的知识水平、技能操作等级及职业素质要求等。以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有色冶金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召开有色冶金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实践研讨会,分析有色冶金企业职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各生产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要求,将有色冶金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研究,确定有色冶金专业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要求。以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为主要内容,重新制定结构合理、符合行业标准、具有发展前景的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对原先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根据学生的实际基本情况,因材施教,把过去片面强调以基础理论知識和基础专业知识为重点的课程体系逐步转换为在保证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上,重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岗位认知能力。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过去沿用的传统“三段式”——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式,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增加综合实践性教学学时,使综合实践性教学学时占学生学习总学时67%以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四、专业教材编写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部分由于编写时间长久内容已陈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有色冶金生产技术日新月异,教材里很多内容已经过时,需要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全方位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新变化和岗位操作技能新要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或修改专业课程内容。通过这些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完善,把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及新岗位技能要求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企业也由此获得合乎岗位技能要求的新员工,这对学生就业及企业生产都有益处。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校内教师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本地有色冶金生产状况,以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为依据,引入有色冶金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基于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设计和建设。校企合作开发、编写《湿法冶金过程及设备》《火法冶金过程及设备》专业教材,教材实践性、专业性、实用性强,既利于教师课堂教学也便于学生学习。

    五、教学团队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采取专业教师出外考察学习或到生产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等各种措施,对专业教师进行综合培养锻炼。让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实践学习使教师了解有色冶金的实际生产过程、设备主要结构及岗位实践操作要求。通过企业实践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活动,通过在企业参与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职工培训等工作内容,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选派教师到国内高校以及国家设立的高职“双师”素质培训基地进行短期培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支持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及教学水平,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将有效提升学院的教学实力,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二)兼职教师的培养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学校聘请企业内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加入专业教学队伍中,让他们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长期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熟悉企业生产情况,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了能更有效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对他们进行课堂教学培训;通过培训使兼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以提升,使兼职教师能够掌握职业教学的基本规律,适应职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专业建设提供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学院定期组织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安排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过程设计,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兼职教师能和专任教师共同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校企合作制订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把企业生产现场转换为教学课堂,让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实践教学教师,把课堂转入企业生产现场,实现“厂中校”的实践教学模式。

    六、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办学及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需求,校企双方只有加强全方位的合作,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校企合作的高度融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与学校的优势资源,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校企合作办学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学院办学、学生就业、企业发展三赢。今后学院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2]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3]李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