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探索
范文

    甘本鑫

    [摘要]通过对目前高校采取的安全教育方式的剖析,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一方教育、三方收益,针对当前安全教育的缺失,总结了安全教育体系的“目标、课程、保障和管理”四个要素,重点强调当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建立的要点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166-02

    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不仅是校园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高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谐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信息化、智能化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体制不断的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办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源的多元化,大学校园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颠覆性变化。高校大学生产生了更多、更复杂的安全问题,面临的安全教育形势越来越严峻。进一步梳理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全面,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化、全方位、高效性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建立是高校安全问题的前提和保障,进而能够提升大学生应对突发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特别是新形势下安全教育体系研究和建立,对增强高校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积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促进新时代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目前高校采取的安全教育方式

    目前多数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尚未系统化、制度化。普遍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只是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学工处、各二级学院、团委、保卫处、宣传部等各部门都可以开展,由哪部门组织、什么时间组织、如何组织开展缺乏整体制度设计和顶层规划。现阶段安全教育的方式开展并不系统,通常是在新生入校后、节假日前后出行游玩、毕业生离校就业前、重要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主要有在线下以安全主题班会,宣传栏、横幅、海报,发放安全宣传单、宣传册,开展主题安全讲座;在线上主要通过校园网、微信、QQ等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宣传,进行碎片化的安全教育。从现行的安全教育方式来看,安全教育缺乏系统化、制度化、体系化,缺乏实效性和持久性。

    二、构筑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以我校为例,目前大学生中的“00后”通常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在身心受伤时往往不知所措,特别是脱离家长,进入大学校园生活或者进行社会兼职时适应性欠缺,他们对社会复杂现象的判断能力还很不足,对安全问题的认知能力较差,以致网络诈骗、传销、网贷等低级错误频有发生。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身心安全与健康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今后在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更是高校安全之本。只有做到保障基本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在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才会有意义。

    安全是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和高校稳定顺利发展的前提。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早日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国民的平均安全意识水平,最终提高新时代下全社会的安全水平。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不仅可以系统弥补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失,同时还能够适应高校安全形势的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要点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必须结合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做到:(1)针对性强。结合大学生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区分教育,不能一网打尽毫无针对性可言。(2)强化反复性教育。使大学生在部分频发事件中能自觉的、潜移默化地形成自然反应,而不是被动应对突发事件。(3)可操作性强。针对部分便于提前操练的安全教育事项可以实施安全演习,让大学生不仅在理论上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更能实践见习安全教育。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要点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但是作为在高校中从事安全保卫的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是指将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要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括大学生安全教育目标、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保障和安全教育管理四个要素。

    (一)安全教育目标

    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宣传、学工、保卫部门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以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下发关于安全教育的文件,明确校园的安全工作教育主要包括: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校园治安、交通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利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栏、栖窗等媒介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二)安全教育课程

    高校教学部门作为学生课程的主要管理部门,应该设置安全教育专业的课程,把安全教育作为课程纳入正常的必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目前,我校教学体系没有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作为支撑,势必无法满足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目前仅在新生入学前以班会的形式给新生进行安全教育,或者偶尔组织一次安全讲座,这样无法满足安全教育的“反复性”要求。安全教育应该按照安排的课程正常进行授课,保证安全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利于安全教育知识的传授,保证安全教育效果。同时可以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方式,增加安全教育的实操环节,增强安全方面的实践演练帮助大学生掌握各项安全技能。安全保卫、学工等部门应积极邀请公安、消防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操作演练,理論和实践同步进行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学生同时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和安全实践技能,全面提高大学生个人的安全素养。

    (三)安全教育保障

    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所必需的人力、财力、制度等保障。比如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各级领导的重视,健全的校园应急处理规章制度等,都是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顶层保障。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训练有素的保卫队伍、充分的物力财力支持等是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保障。没有这些人财物的保障,势必影响安全教育目标和课程学习的实施,安全教育也就失去了实质意义。

    (四)安全教育管理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中,还要求学校能够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综合管理与领导机制,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确保每个安全教育管理者、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有制度可依,认真处理每个安全教育环节,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并设立奖惩制度,将绩效与安全考核和制度执行情况挂钩,进一步提高安全保卫、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积极性,做到奖惩分明,对安全制度履行优秀的予以奖励,对安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状,在发生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通过对各个部门安全员的培训,让各个部门都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确保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安全,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五、总结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最终的教育、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但受益的不仅是在校大学生更是高校全体教职工、千万学生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高校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不仅增强了大学生安全意识、规范了安全行为,还提高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平安校园建设的角度而言,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更加促進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一方建设、“学生、高校和社会”三方收益。

    参考文献:

    [1]田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实践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36-38.

    [2]刘星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3]吴春梅,刘晓杰.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赵雪.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

    [5]顾现朋,高光藩.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回归与展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

    [6]邹磊,张安涛,高姗,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4):109-1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