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之完全体武术
范文

    黄正军

    [摘要]目的:当前,在高校体育领导层和各级高校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高校体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但是,高校体育整体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局部的发展滞后,武术就存在于这样的局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既能強身健体,又有家国情怀,能够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世界进行全面教育,是不可多得的体育教材,不应该在高校长期发展低迷,为了揭示高校武术发展低迷的原因和找到解决的途径,期待能和高校武术教育界的同行共同交流武术教育教学经验,为高校武术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尽一份力。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走访法、逻辑推理法等。结果:研究发现导致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滞后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武术基础差、西方外来体育项目的竞争、武术教材选取的不合理、武术课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缺少武术专用场地器材等,显然,当前高校武术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与教学环境相适应。结论:完全体武术的教学形式强调高校武术课堂教育的完整性;强调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强调教材选择尽量本土化,更具现实意义;强调武德教育要体现在每堂课的行为表现上,要能够量化考核。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完全体武术

    [中图分类号]G712???????????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222-02

    一、高校武术教学之困

    (一)高校学生武术基础薄弱

    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差是这些年常见的新闻,大学生体质测试和各级各类专家的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实大学生身体素质差,武术基础也一样薄弱,这都源于中小学阶段的学校体育。调查发现,现在小学、中学的武术教育基本名存实亡,很多学校是不开武术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学本来对体育课,特别是武术课不重视,另一方面是武术教师资源的短缺。体育教育开展得好的中小学也有,但是在这些学校里重视武术教育的却极少,这些中小学的学生升学进入大学以后就造成了高校学生武术基础的薄弱,绝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武术。

    学生武术基础从零开始的高校武术课让高校武术课堂非常困扰:高校的武术课基本都是学生选修的,有的选修一学期,有的选修一学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该如何把这些零武术基础的、十八九岁的青年人的武术基础打牢,并让他们爱上武术,终身武术?高校学生武术基础的薄弱是从小学开始的,这是根子上的问题,没有从小的精心培育,武术的小苗是长不成大树的。这一切的后果在高校武术课堂上暴露了出来。

    (二)外来体育项目的校园教学推广对武术的冲击

    外来体育项目主要指的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等,这些项目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它们都是奥运会项目,有着完整的全球商业推广体系和推广经验,拥有全球受众,群众基础厚实,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大批拥护者;(2)它们都产生于经济发达国家,正好与我国在特定年代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国策相呼应,在漫长的几十年的岁月里,它们早已在我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乒乓球和羽毛球;(3)它们拥有完备的各级竞赛机制,有校级比赛、县市级比赛、省级比赛等,还有一些商家推动的民间比赛和培训,参与者大多可以名利双收。与这些外来体育项目相比,武术显得很落寞。

    (三)武术课教材选取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

    调查发现,高校武术课堂的教材是没多少花样的,大多是24式简化太极拳、五步拳、初级长拳、基本功练习,也有开展散打教学的,而且各个学校的武术教材也相对固定,好多年都是这些内容。所以每个学校的学生心目中武术的形象各不相同,但是又相对固定,有的学校学生心目中武术课就等同于24式简化太极拳。武术教材选取不灵活,没有针对性,让学生对武术课避之不及。当然,这与武术师资培训的缺位也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的武术老师是从毕业开始就没有再接受过武术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了,技能相对固定,没有提升的空间,也就没有更多教材能选择了。

    (四)武术课教学目标定位与学生期待有差距

    学校武术课的教学目标除了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这些共同描述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其中强身健体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共同特征,不是武术课所特有,只有防身自卫是武术课能达到的,也是大多数学生对武术课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期待。但是因为场地、器材和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武术课教材多以套路教学和基本功教学为主,学生希望学习防身自卫武术的期待总是落空,这也大大伤害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五)武术理论和武德教育的形式化

    武术理论教学是一个很空泛的说法,在内容上也不统一,全国高校武术课没有统一的武术理论教学内容指导,武术理论教学大多只是停留在教案或PPT上。关于武德教育更是不知所措。武术理论和武德具体内容的不确定性使武术教育的这一部分充满争议,并最终流于形式化。

    二、完全体武术之谓

    所谓完全体武术,它包含两层意思。完,是完美的意思,用来描述武术教学的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匹配程度和武德从形式到行动转化的程度;全,是完整无缺的意思,用来描述武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具体来说,完全体武术就是在一个授课周期内(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武术教学内容上包含有武术理论知识、武德教育、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武术攻防演练、擂台武术技术(散打)这六大板块,同时,关于武术理论和武术礼仪的教学和考核,绝不流于形式仅仅写在教案或其他教学材料上,必须具体化、量化,在考核时能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在六大板块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选取与教学对象最匹配的内容充实到各板块中,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堪称完美,是谓完全体。

    三、完全体武术之实施构想

    (一)按照完全体武术的构架制订学期武术课教学计划

    首先要在武術学期教学计划上保证完全体武术六大板块都有自己的教学课时,确保武术课六大板块的完整性,这才是完全体武术该有的样子。

    (二)武术理论课教材的选择要配合学校的育人方向,深入历史,有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古代各种思想哲学理论的产生而产生了很多技击思想和武术流派,这些要全部讲清楚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选取理论教材的时候就要注意取舍。武术还与阴阳、五行、八卦等传统哲学思想有关联,只要根据本高校的特点,深入历史有针对性地选择武术理论知识的教材,这样就能配合学校育人的大方向,显得个性又有现实意义。

    (三)武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止于抱拳礼,而要落实到每堂课中,能够量化考核,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中国武术有抱拳礼,那么是不是对老师或对同学不厌其烦地行抱拳礼就算是有武德了呢?当然不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察其言观其行,在于心而不在于形。

    (四)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和武术攻防演练三大部分的教材选择一定要科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大学生的武术基础普遍薄弱,很多都没有接触过武术,对这群已经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如果还像对待小学的小朋友那样从马步开始,大量进行各种步形、桩法、拳法、韧带拉伸等基本功练习,期待打好武术基础后再进行后面的教学,那是不现实的。高校武术的教学就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套用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因为教学目标主要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那么教师就没必要在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阶段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了。

    (五)武术擂台技术(散打)教学不可缺,但是要因人而异

    武术擂台技术,又叫散打技术,它是按照外来站立式搏击项目(拳击、跆拳道、泰拳)的擂台竞赛规则对武术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中国的站立式搏击项目,虽然源于中国武术,但是因为要迎合擂台搏击规则,在外在形式上已经与中国武术大不相同。

    四、总结

    完全体武术是在当前高校体育大发展、唯武术教育滞后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高校武术教育新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强调高校武术课堂教育的完整性,将高校武术教育分为武术理论教学、武德教育、武术基本功教学、武术套路教学、武术攻防技术演练、武术擂台技术(散打)教学六大部分,并特别强调六大部分缺一不可。

    2.强调高校武术课堂教育的教学过程大于教学结果,六大部分的教学过程必须周全,认真落实,在教学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学习结果可以忽略。

    3.强调武术理论的教材选择要尽量本土化,尽量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相配合,使武术理论的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强调武德的教育要体现在每堂课的行为表现上,能够量化考核,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会使用抱拳礼。

    参考文献:

    [1]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5):579-583.

    [2]杨建营.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3]吉洪林,赵光圣,张峰.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变革探析:兼论对当前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91-97.

    [4]李富刚,涂琳琳,季浏.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5):613-616.

    [5]张峰,赵光圣,吉洪林.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术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