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思考 |
范文 | 王荔 [摘要]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赋予工匠精神以时代色彩。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高职学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经济发展。指出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构建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向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1??????????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292-02 一、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深化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理论 当前时段,我国正处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消费模式升级的形势下,对岗位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职业岗位不断专业化、精细化,在这种情况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强,产业提升要求我们必须把工匠精神和当前的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深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育工匠精神、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密切关注时代要求,对接产业发展,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促进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方面,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化发展,职业教育也在规模上实现了飞跃,但是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认可,高职生源整体水平依然较差,不管高职教育从业者还是高职学生普遍信心不足,自我价值感偏低。这里面既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发展基础差的历史原因,也有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完全符合社会需要的现实原因。另一方面,服务就业面向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符合时代需求的职业教育,国家政策也会逐步向职业教育发展领域有所倾斜,增强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就业通畅、职业责任感强、不断进取的优秀岗位人才。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带动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发展壮大高职教育。 二、工匠精神和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联性 (一)两者价值取向一致 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既是自身内涵,也是时代所需,未来的中国产业发展必须把工匠精神注入其中,引导全社會高度关注工匠精神,让其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体现。一方面,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我国生产制造等的重要任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社会实际,符合时代需要,满足国家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竞争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新时代要求,服务实践。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让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中岗位人文精神的培育非常重要,踏实钻研、勤学苦练的职业态度是其中的必然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必然要具备这些综合素质,这也恰恰是工匠精神形成的必然结果。 (二)两者核心内涵一致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一方面,在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注入工匠精神既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两者核心内涵高度一致的体现。工匠精神融入产业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工匠精神本质是对生产和服务高品质的极致追求,核心内涵是专注投入、极致追求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时代需要的优质技能人才的任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社会需求,而当今社会对优质产品的迫切需求背后正是对工匠精神的期待,高品质的产品必然要求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去生产制造。当前存在的现象是:(1)社会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当今社会对高品质、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呼唤越来越强,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2)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由于专业岗位技能不够过硬、职业能力不强,导致无法顺利就业,这恰恰是人才培养中缺乏工匠精神的结果。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一边是社会强烈需求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另一边是缺乏工匠精神的劳动者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解决两者矛盾的关键,体现了两者核心内涵的高度一致。 (三)两者实践路径一致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下工夫,首先,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必须强化实践意识,以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着力点,加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密切关注国家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技能实践操作为突破口,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其次,在人才培养中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协调推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全方位、多渠道协调推进。在育人实践中,真正把工匠精神贯穿到方方面面。最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有效的实践育人过程才能实现,以社会需要、岗位需求为指引,强化实践技能,培育综合素质,真正做到高职育人的要求。工匠精神培育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实践,两者在实践路径上具有一致性。 三、当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培育深造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期我国教育进展的行为追求,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现代工匠精神培育观念欠缺自觉。首先,没有专门的现代工匠精神的课程;其次,没有专门的有关高职院校素质人才现代工匠精神培养的教材和专著。高职院校高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内容欠缺全面,高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欠缺创新,这些问题严重妨碍了我国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当前高职学生主体对工匠精神轻视 当前许多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大多被迫选择中等职业学校,自感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学习态度不良、学习意愿较低。对职业教育自身来说,它属于就业教育,当前高职学生大部分将会步入工作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从当前高职学生主体本身来讲,工匠精神教育属于软文化,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性格与品质。相比较之下,技能教育是当前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谋生之本,他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而精神与品质需要在长期培养下形成,成为日后工作精神层面的追求。部分学生对此认识的局限不利于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及终身教育发展。 (二)企业缺乏校企合作意识且进展缓慢 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接受当前高职教师与学生进入实际生产中,当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虽赚取廉价劳动力,但需要专门师傅带,影响实际生产,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身商业机密的泄露。然而,企业并未认识到当前高职教师进企业,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再教育;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实训设备与生产基地,学校提供生源以及培训与再教育,两者互利共赢。由于观念、利益的冲突,校企合作进展缓慢。 四、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 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育人的最终目的,遵照职教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掘、规整各方面教育资源,经过多元渠道、方法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深化学生现代工匠精神。为此,总结了“点、线、面、体”四种路径。 (一)点——以文化建设的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路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积极传播、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氛围,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课题,在培育“工匠精神”背景下,加强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强化职业精神素养的目标。 (二)线——构建“学校+企业+岗位”一条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路径 充分发挥企业实践在现代工匠精神养成中的作用,让学生在生产活动中感知领悟现代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培育学生的现代工匠精神离不开真实的践行环境,高职院校努力的同时,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支撑。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提供的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为载体,强化现代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从而使现代工匠精神与生产技术、技能活动相结合。 (三)面——完善职业能力教育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路徑 首先,坚持“知行合一”的价值主张。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之处在于高职教育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高职教育的“知”指的是理论知识,体现在科学知识的研究,高职教育的“行”指的是实践活动,体现在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高职院校学生应在完成所需技能必要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后,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其次,坚守敬业乐业的价值传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是主体。受传统观念影响,致使民族精神中的精益求精、至臻完美、心无旁骛、一丝不苟、严谨敬业、专注理性、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有较多缺失。因而,如何将现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是构建技术技能人才价值向度的核心。最后,以德技并举作为价值践行衡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标准,包含职业操守、技能水平,而践行弘毅明德、德技并举便是弘扬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工匠精神的显性表示。 (四)体——组建比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路径 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实际检测,同时也是对高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集中考验,近年来,各类技能大赛的比赛题目越来越接近生产实际,越来越侧重于运用综合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职业素质,在高职实际教学中,高职学校教师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学校教师首先要自身具备工匠精神、高超职业技能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 五、总结 现代工匠精神是对已有产品的再精细再改进,做专、做精、做细、做实需要时间的沉淀。“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时代机会,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将现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切实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铸造企业需求、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2]刘洋.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4]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5]潘愉乐.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