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技能大赛的收获与思考 |
范文 | 胡继红 段琼 [摘要] 以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为实例,通过分析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水平、学生专业技能、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等带来的影响,说明进行技能大赛的必要性,但同时也指出技能大赛带来的问题,以期引起共鸣,找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技能大赛;必要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29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业企业对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职业院校学生越来越青睐,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应运而生,技能大赛不仅是参赛学生的大赛,也是各职业院校之间的竞技。参赛学校一方面希望在大赛中检验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将技能大赛作为展示学校实力的平台。我院参与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虽较晚,但在省赛与国赛参赛中有收获,也有思考,希望能与同仁分享。 一、技能大赛对教师的影响 (一)大赛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水平的提高 高职分析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任务是对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进行分析检验,以得到其化学组成、含量并判断其品质。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市场管理规范化、分析手段的更新,分析仪器的先进化,职业院校分析專业学生无论知识要求还是技能要求都在与时俱进,这不仅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包括四部分内容:理论考核、仿真考核、化学分析实操、仪器分析实操。学生要取得好的竞赛成绩,指导教师必须对这四部分,特别是对实操的规范操作熟练掌握,一方面在操作中找到提高测定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键点,而这一些在平常教学中却不是很多教师的关注点,常被忽视,如移液管放液速度的控制,容量瓶定容点的把握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评分细则的认真解读与理解,能更进一步了解分析仪器操作的规范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大赛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并将大赛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职业精神的提升 从事分析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多直接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未在企业中真正进行专业实践的培训,因此有一部分专业教师对企业中的原料、产品等进行分析与检测的相关企业标准、企业评判规则仅来源于书本,自身并无深刻理解,教学中对学生该部分的要求也就不尽如人意。而职业技能大赛提供的赛项为企业一线实际检测项目,教师在指导中真正理解了企业的要求与标准。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提倡的精神是“精益求精,求真务实”,这种精神体现在大赛的要求与评分标准中,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与参赛选手在进行训练与比赛中秉承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内容和数据运算,这是分析工作者基本的职业素养。教师与参赛学生在培训与参赛中逐步地了解并形成这种素养,而教师职业素养一旦养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会自觉地将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灌输给学生。 二、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引导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一)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工业分析与检验职业技能大赛无论省赛还是国赛,都有企业的分析检验,岗位的骨干人员作为项目制订人员与现场裁判人员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带来了企业对分析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对参赛选手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提出了建议与意见。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考查选手的技能水平和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参赛中,对自己学生比赛中的问题及与其他选手的差距,对照技能竞赛的构成要素和教学基本建设的构成要素,找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不足,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技能大赛的宗旨相吻合。 (二)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每一年的职业技能大赛都是职业院校的一件盛事,为了能选拔出优秀的参赛选手,我们都要在校内进行先期的选拔与培训,在选拔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技能操作的不规范,对项目要求的理解不完全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指导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改变教学方法,采用适应企业需求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将大赛中的技能操作要求与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中,在总项目的引领下,将企业真实的检测项目引入,设计成若干子项目,教师作为项目指导者,而学生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在教师指导下由简到难,从依据现成实验方案完成项目,到分析项目完成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最后自行设计项目的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操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技能竞赛推进了课程体系的改革[1] 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一般依据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设置,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赛事紧扣市场需求的专业领域,这也给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指明了方向,即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企业及行业要求,应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企业所需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新的技术要求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中。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参赛学生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 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涵盖内容多,技术要求严格,不仅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操作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对测定结果的熟练计算与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在备赛中,指导教师会严格按照大赛的技能标准与操作程序训练学生。所以经过训练的学生无论是否能获奖,其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都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也为他今后在专业道路上的发展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四、参加技能大赛的思考 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2],职业技能竞赛本质上是以任務驱动的一个教学项目,可以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技能竞赛具有一定的选拔作用,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和教师在准备和投入竞赛的过程中更快成长。在参与技能大赛过程中,在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与总结,受益匪浅,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级的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在学院的评估或教师的晋级评优中技能大赛获奖成为必须指标,这也使技能大赛功利性增强。表现在:(1)重视对参赛选手的重点培养,为取得好成绩,许多学校参赛选手长时间停课进行强化训练,教师花费很多心思研究提高比赛分值的技巧,忽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将能力培养变成应赛教育,违背了大赛的初衷,同时也违背了教育规律。(2)竞赛背后的功利性也使大赛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初衷相背离,许多院校更多重视大赛成绩以及给学校带来的荣誉,而忽视了大赛对专业建设的推动与指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将大赛的要求与标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大赛成为少数人的大赛,绝大多数学生获益太少。没有体现教育的普及性。 五、结语 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希望能够引导高职学生技能活动向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希望技能大赛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推手,在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杨永红.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116. [2]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40-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