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中职教学诊改中可评价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范文

    徐凯

    

    

    [摘? ? ? ? ? ?要]? 主要论述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的课堂教学诊改中的教学目标设计这一环节,以计算机专业实训课为例,从实训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的可评价性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提出对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改进意见。

    [关? ? 键? ?词]? 教学目标;可评价性;中职教学诊改;计算机实训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24-04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2016年教育部又研究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这两个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工作的全面推行。诊断与改进是一个基于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过程,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在教育部的指导方案中附有诊断项目参考表,其中第2项“教学工作状态”的要素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最终的教育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将课堂教学诊改作为重要的抓手,组织专家对各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意见。

    中职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诊改以听课、评课为主要手段,听课是对课堂教学的诊断,评课则是对课堂教学诊断后提出的改进意见。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提倡“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虽花样繁多,但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缺乏可评价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起到对实训教学及评价的指导作用。

    一、教學目标的重要性

    在教学诊断工作中可以发现教学专家评课时很关注课堂教学目标,专家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会从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设置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评价性或者目标达成度来评价一节课。

    (一)课堂教学中目标、活动、评价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要弄清三个问题:我要带学生去哪里?(目标);我如何带他们到那里?(活动);我如何知道已把他们带到了那里?(评价)。教学具体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具体的结果性目标;旨在达成目标的材料和方法;确定预期的行为(学习)变化是否发生的评价。教学目标设计完后活动是为达成这个目标服务的,评价为检测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一堂课中教学目标则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总之,有效教学应该是目标、活动、评价相一致的。

    (二)可评价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指明“我要去哪里”,还要对“我如何去那里”做出提示,更要为判断“是否到达那里”提供标准,如果能兼顾到这三个方面,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目标。可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参照物,更是测验的参照物,后者就是教学目标的可评价性。

    心理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出坚持用具体、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教学目标指导学习、教学和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那么一个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就是整堂课的关键,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

    二、中职计算机实训课中可评价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实训课重技能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有一个可评价的教学目标来检测学生在实训中所学的技能水平情况。

    (一)目前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目标的表述

    实训课中的教学目标需要清晰地表述学生能学到什么,根据浙江省中职计算机专业选择性课改中《计算机网络技术选择性课改指导方案》和《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选择性课改指导方案》中的专业必选和部分选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反映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学生学习课程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指导方案》中教学目标主要运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抽象概括、表述含糊空洞的用词,缺乏对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进行限制的词,致使教学目标缺乏可检测性,难以评估。

    (二)实训课教学目标中可评价的行为动词的运用

    在中职实训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用可评价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可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具评价性。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从教育评价入手,认为教学目标描述分为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即明确告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所用动词多为体验性的、过程性的,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另外,他对不同学习水平描述方式所用动词进行了整理,认为教学目标编写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体现目标层次、可检验目标是否达成的动词,如说出、画出、设计出、编写出等,而尽可能减少使用掌握、了解、知道、把握、体会等含义不容易确切把握、缺乏质与量规范、难以操作与测量的心理状态词汇。从课程标准入手,深入探究教学目标描述中具体动词所反射的知识及认知水平等。

    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教学目标,从可评价的角度出发,可在实训课教学目标设计中选用的行为动词如下表所示。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结果的归宿。不同含义的行为动词将反射不同教学目标对学习知识习得的不同层面要求,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目标设计中对可评价的行为动词的选用与确立,在可评价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具体落实与表达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中教学目标可以对照上表中的动词进行设计。下面以某校教学诊改中开设的计算机实训课为例,根据各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设置要求,从教学目标的可评价性出发,用可评价的行为动词修改教学目标来说明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更具有评价性。

    四、结语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中重点是课堂教学诊改,专业实训课与文化课相比教学内容实践性强,学生掌握程度更可评价。但是实训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材等教学资料偏技术性,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普遍存在随意性、不科学、不明确,特别是不具评价性。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诊改中从实训课中教学目标设计的可评价性出发,对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提出改进意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基于共词分析的教学目标动词研究: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

    [2]吕路平.基于五位视角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3]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5).

    [4]阳利平.厘清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4(5).

    ◎编辑 马燕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1:29